
6月8日,在江西省湖口縣,江豚協助巡護隊的隊員們在巡護船上合影。湖口縣江豚協助巡護隊現有隊員11人,有8名成員曾經是以捕魚為生的漁民,現在由捕魚人轉為護魚人、護豚人。他們每天出港巡查,拆除違法捕魚設備,對破壞鄱陽湖水域漁業資源的行為進行勸阻舉報。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2020年1月1日開始,鄱陽湖正式宣布開啟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素有“長江之腎”之稱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也是長江中下游重要水資源寶庫、國際重要濕地和眾多水生生物以及候鳥的天堂。近年來,鄱陽湖面臨著嚴重的生態環境危機,陷入漁民越捕越窮、資源越捕越少的惡性循環。 全面禁捕意味著漁民全部上岸轉產轉業。鄱陽湖區域有傳統漁村300多個,漁民近2萬戶10余萬人。退捕上岸的漁民將徹底告別千百年來形成的捕魚為生、以船為家的生存方式。近日,記者沿著鄱陽湖畔走訪多地漁民,采訪全面禁捕政策下漁民的轉產轉業故事,記錄漁民生產生活和思想觀念的轉變過程。

6月8日,在江西省湖口縣,江豚協助巡護隊的隊員們在鄱陽湖水域巡查。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6月8日,在江西省湖口縣,江豚協助巡護隊的隊員伍后春在觀察水面是否有違法捕撈的工具,他和他的父親、爺爺三代在鄱陽湖和長江捕魚為生,2017年開始上岸,目前已成為了巡護隊隊員。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6月5日,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象山鎮,上岸漁民吳華山在自己承包的魚塘內捕撈養殖的小龍蝦(無人機照片)。吳華山14歲就開始跟隨父輩在鄱陽湖捕魚,直到2019年年底,他上岸退出捕撈行業,開始在象山鎮承包魚塘養殖小龍蝦。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6月5日,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象山鎮,上岸漁民吳華山展示自己珍藏的兩張漁船的照片,這兩條船是他還在當漁民時使用的捕撈船只,上岸轉業之后,船只上交,他用領到的補貼開始承包魚塘養殖小龍蝦。吳華山14歲就開始跟隨父輩在鄱陽湖捕魚,直到2019年年底,他上岸退出捕撈行業,開始在象山鎮承包魚塘養殖小龍蝦。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6月16日,在江西省余干縣田園鄱陽湖景區,上岸漁民朱義才(中)在和來農家樂吃飯的客人聊天。交船上岸之后,朱義才依托余干縣的湖區旅游資源,和家人一起開辦了一家農家樂,生意還算紅火。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6月16日,在江西省余干縣田園鄱陽湖景區,游客在上岸漁民朱義才開辦的農家樂內游玩。交船上岸之后,朱義才依托余干縣的湖區旅游資源,和家人一起開辦了一家農家樂,生意還算紅火。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6月16日,在江西省余干縣田園鄱陽湖景區,游客在博物館內參觀了解鄱陽湖濕地珍稀候鳥的情況。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6月16日,在江西省余干縣田園鄱陽湖景區,上岸漁民朱義才在農家樂內巡查包廂。交船上岸之后,朱義才依托余干縣的湖區旅游資源,和家人一起開辦了一家農家樂,生意還算紅火。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