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網訊(記者 彭錫)云南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某某,憑借一個關于結直腸癌基因研究的課題,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三等獎。7月14日,陳某某論文的推薦方、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省科協青科中心副主任許薇回應云南網記者稱,省科協已經注意到相關情況,對此十分重視。“目前,省科協已經成立調查組,對該事件進行調查。”
此前,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官網顯示的一個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
的課題,于2019年3月9日參加第34屆昆明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終評決賽,獲得一等獎,并于2019年12月獲得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三等獎。
公示中唯一的研究者是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某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某。對此,網友紛紛提出質疑,認為“一名小學生開展的是博士生的課題,這可能么?”
記者隨后聯系了論文的推薦方、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省科協青科中心副主任許薇。她表示,省科協已經發現相關輿情,目前已經成立了調查組,對該事件進行調查。
此前報道
小學生研究癌癥獲全國大獎?官方最新回應
近日,2019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一項獲獎作品引發人們關注。有網友質疑,這項研究工作的水平已經達到碩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準,但該項目競賽組別是小學組,公示中唯一的研究者是一名小學六年級學生。
對此,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13日回應稱,此獲獎項目學生系該所研究員之子,研究所目前已成立調查組。
△圖片來源: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
小學生研究癌癥獲獎引發爭議
據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介紹,該賽事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等機構共同主辦的一項全國性的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
引發爭議的獲獎項目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該項目不僅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還獲得了第34屆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
公示中唯一的研究者是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某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某,相關展示頁面中配有陳某某進行實驗的照片。
△圖片來源: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
獲獎小學生:老師們給了我一個基因叫C10orf67
在網站上展示的部分實驗記錄中,陳某某這樣寫道:
2018年1月6日,“呂老師帶我到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陳老師和楊老師商量開展參與研究工作。我想研究腫瘤,因為腫瘤太可怕了。”
2018年1月9日,“老師們給了我一個基因,叫C10orf67,我上網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2018年1月10日,“(我)還是不太了解基因”。
該項目簡介稱,通過遺傳學比較分析,項目前期發現了一種關鍵突變基因C10orf67,并構建了其基因敲除小鼠;通過臨床樣本解析等后續研究發現,該基因在結直腸癌中高表達,可以顯著抑制細胞的增殖;進一步研究發現,該基因可調節結直腸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某研究內容
與獲獎小學生項目有重合
公示資料顯示,這名小學生的獲獎項目部分工作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行。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顯示,第34屆賽事于2019年7月20至26日舉辦。而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2019年12月2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發布消息稱,研究人員從多個家養動物適應青藏高原而快速進化的基因中,鑒定出一個新的低氧通路基因C10orf67。該所研究員張亞平、陳勇彬等人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
有人質疑,涉事小學生在實驗記錄本提到“商量開展參與研究工作”的陳老師和楊老師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員陳勇彬和楊翠萍。
該研究所官網顯示,陳勇彬系該所腫瘤信號轉導研究組負責人,楊翠萍系該所腫瘤信號轉導學科組副研究員。其中,陳勇彬的研究方向與前述被質疑的項目內容有重合。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系研究員之子 已展開調查
1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網發布聲明稱,經初步核查,受質疑項目學生系該所研究員之子。該研究所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后續將及時向社會反饋相關調查結果。
此外,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位工作人員稱,針對該情況,他們正在進行調查,會根據情況發布調查結果。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