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宮周邊的盲道不再是走一半沒了;草廠四條胡同里安上了全新的坡道,還建了干凈的無障礙衛生間……記者昨天從東城區殘聯了解到,今年年底前,兩個重點商圈、8條示范街區和17個便民生活圈將基本完成無障礙改造。
京韻古街示范處處無障礙
如今,人們走在雍和宮大街上會看到,便道和盲道、便道和公交站臺形成暢通流線,大街所有的公共服務設施增設了無障礙坡道,有條件的居民院落入口實現坡化,居民院落還增設了推自行車的坡道。
“以前輪椅只能跟電動車混行,不方便也不安全。改造完,現在出行可方便多了。”在北新橋地區住了50多年的殘疾人解占元見證了雍和宮大街的改變。
“無障礙服務的不僅是殘疾人,還有老人、孩子、行動不便者。”東城區城管委環境建設科科長曹靜介紹,崇雍大街分三段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提升,第一段雍和宮大街段從設計之初就把無障礙元素融入方案中,比如鋪設便道時會繞過井蓋,從而避免占壓盲道;設計公交站臺時會進行坡道處理,便于輪椅上下出行;在理發店、廁所、便民菜站等公共場所設置無障礙坡道。
據悉,今年無障礙專項行動中,東城區再次重點對雍和宮大街的盲道、緣石坡道、公交車站、無障礙公共衛生間等30余處無障礙設施進行了完善,實現暢通接駁。
無障礙環境建設已成為本市環境整治綜合提升工程的重要元素。曹靜透露,今年雍和宮大街整治還會向南延伸,一直到東四南大街。在道路的鋪裝上,準備采取一些新的方式,比如設置隱形井蓋保障盲道的通暢。
背街小巷修坡道安扶手
記者昨天在前門草廠四條胡同看到,這條長約340米的胡同里,6家院落門口安上了全新的坡道,有的居民家門口加裝了扶手,胡同中間還有兩間明亮干凈的無障礙衛生間。
“草廠地區約有2300位居民,其中持證殘疾人有400多人,老年居民也比較多。”前門街道辦事處主任余海民告訴記者,無障礙改造因地制宜一家一個方案。有的家門口空間的確有限,就為他們安裝扶手。
草廠四條胡同的居民議事廳門口,有一個低位的無障礙服務呼叫器。坐輪椅或腿腳不便的居民只需在門口一鍵呼叫,工作人員會幫其鋪上折疊式坡道,推行輪椅上下坡道。
爬樓機可送到家門口
足不出戶,打個電話預約,就有工作人員帶著爬樓機上門,還能乘坐無障礙車去進行免費康復訓練。從去年開始,家住北竹桿胡同8號樓的駱美英就享受到了這樣的服務。這得益于東城區殘聯推出的上下樓接送及無障礙福祉車出行服務。通過這項服務,每年有近1000人次能享受到便利。
北竹桿胡同是一個老舊小區,今年73歲的駱美英肢體二級殘疾,雖然住在2樓,可出趟門對她來說并非易事。“以前只有靠家人和周邊領居抬著我的輪椅下樓。”駱美英說。
記者看到,有了爬樓機,駱美英只需在家等候。無障礙車的司機操作爬樓機到了駱美英家門口,家人將她挪到爬樓機上,到了一樓再挪回自己輪椅上,全程不超過10分鐘。(記者 任珊)
新聞外延
東城編制無障礙服務指南
東城區殘聯調研員汪凱燕介紹,今年東城將全力實現一條貫穿南北的無障礙通行流線,進行王府井和崇外兩個重點商圈,金寶街、交道口東大街、祈年大街等8條示范街區和東華門街道、天壇街道、和平里街道等17個便民生活圈的無障礙改造。這項工作預計年底前基本完成。
據悉,東城區還在全市率先編制了《東城區無障礙服務工作指南》,其中對于無障礙提示標識、坡道等進行了詳細的規范,比如提示服務內容應包括服務熱線、呼叫按鈕、安全提示;使用折疊式坡道如果臺階在2層以上應有安全擋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