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剛摘貧困帽的陜西鎮安縣,全年地方財政收入不足2億元,最近卻新建起了一所總投資7.1億“豪華中學”。 總的來說,學校建漂亮點甚至華麗點一般不會受太大質疑,畢竟“再窮不能窮教育”。
但是,記者調查發現,鎮安縣2019年地方財政收入不足2億元,而這所中學總投資高達7.1億元并由此導致債臺高筑,讓人不僅對其“豪華”外表下是否是“形象工程”變種存有困惑,更對部分校領導辦公用房有超標的嫌疑疑竇叢生。
該校學生稱,新學校的教室和住宿更好,但 回家不便 ,有學生回家要坐10多公里的車。而且 消費更高 ,以前一天吃飯20元,現在得30元。學生家長也表示不方便,現在孩子回家都得家長過來接。
教育是地方振興之本,下成本建設無可厚非,但該縣可笑之處在于,將錢花在了華而不實的硬件上。仿古牌坊式大門、4層的噴泉景觀、16尊石刻鯉魚……這些景觀恍惚讓人以為身處旅游景點,與剛摘帽的貧困縣、本該書香裊裊的校園聯系在一起,突兀萬分。
不知未來的學生坐在如此富麗堂皇的教室里,想起仍舊破舊的家鄉,心里是否會產生落差和困惑。學校理應以教育質量為本,硬件再好也只是錦上添花。不事教育之根本,在末端折騰百般花樣,如此本末倒置,實在無益于教育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