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來自澳門10所教會中學的120名高中生飛抵江蘇南京,開啟為期5天的“澳蘇中學生陽光成長”2023年文化交流營(江蘇)活動。“這是活動主辦方首次組織澳門教會學校的中學生走進內地,讓他們有機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體會內地的發展。”澳門江蘇聯誼會會長岑展平11日對記者表示,活動歷經3年多的籌備,得到澳門天主教會學校多位校長的支持以及何泉記慈善會等各方協辦,雖被疫情打斷,但也因此有了更充足的時間,籌備得更完善。
澳門中學生們分成10個小組,與南京外國語學校的同學們一起,起隊名、唱隊歌,開展團建活動,彼此認識熟悉。在開營儀式上,同學們先向大家介紹各自小組的隊名、隊歌、口號,“我們第一組的隊名是一鳴驚人、一馬當先!”同學們陽光開朗的自我介紹引來現場嘉賓的鼓掌點贊。
開營儀式后,同學們聆聽了“講好中國故事——覺醒年代”主題講座。來自江蘇鹽城新四軍紀念館的朱建勇、陳風亮結合音頻視頻,講述中國共產黨創立與發展、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的英勇奮斗故事,令同學們備感震撼。
澳門蘇浙滬同鄉會會長賀定一、澳門日報社社長陸波在主題講座上分享了他們作為老政協委員為國家發展、澳門繁榮建言獻策的心得,希望年輕人通過交流營全面了解國家發展,不辜負新時代的新使命。
“交流營第一天已經收獲多多,主題講座幫助我們了解過去100多年里,我們的前輩們以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譜寫了幾千年來中華文明史上最壯麗的史詩。”澳門海星中學的同學們說。
在“筑夢未來城”環節,繪圖、制作模型、講解設計理念,同學們齊心合作,展現了創意與暢想。“在動手協作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要承擔新時代的使命,以青春之我,建未來之城。”澳門化地瑪圣母女子學校的同學們說。
作為嘉賓參與交流營的澳門江蘇聯誼會成員孟舒告訴記者,第一次有機會親身接觸澳門天主教學校中學生群體,真切感受到他們充沛的活力和飽滿的熱情,“他們自信、親和、樂于表達,沒有偽裝、躲閃、世故、模式化,這正是澳門未來更美好的具體體現。”
“今年的活動從以往的大學生擴展到中學生,數量也創歷屆之最。”活動主辦方澳門江蘇聯誼會副會長岑定賢說,活動已成功舉辦5年,每年至少舉辦兩次兩地學生交流互訪,參與學生已逾700人。
接下來的幾天,同學們還將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山陵、紫金山天文臺、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等,開展“我們是一家人”“銀杏湖定向尋寶”等互動體驗活動,并在閉幕聯歡會上分享成果心得。
(本報南京7月1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