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發布通告,公布了100個“我幫農民建良田”實踐活動優秀案例,其中永年區報送的“省市縣合力改鹽堿 我幫農民建良田”典型案例入選,為邯鄲市唯一。據悉,農業農村部耕保中心從2021年起持續組織開展“我幫農民建良田”實踐活動,各地結合實際開展了一系列特色鮮明、內容豐富、卓有成效的實踐活動。按照2023年開展實踐活動的要求,耕保中心從各地報送的典型案例中評選出100個優秀案例,河北省共有4個縣(區)入選,包括我市永年區。
永年區耕地面積72.45萬畝,原有鹽堿耕地6萬余畝,主要為輕度鹽堿和次生鹽漬化耕地。永年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耕地質量保護提升工作,近年來爭取中央資金972萬元,共治理輕、中度鹽堿和次生鹽漬化耕地58400畝,取得了良好效果,總結了可復制的經驗。
永年區小龍馬鄉小龍馬村的輕、中度鹽堿和次生鹽漬化耕地區域土壤鹽漬化嚴重制約了作物產量,以前小麥產量350公斤/畝,玉米產量450公斤/畝。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該區域安排了2020年、2022年耕地質量保護提升(退化耕地治理)項目的試驗示范。2021年省、市兩級分別建設了耕地質量保護提升示范區。在省市縣共同努力下,2023年該區域小麥平均畝產達到596公斤,玉米平均畝產達到71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