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視頻在抖音社交平臺走紅:在某個交通晚高峰時段,邯山區陵園路與滏河大街交叉口,一位交警正手持大喇叭,口吐“金句”指揮交通——“右拐車輛打轉向燈,直行的機動車往前到我這里來……”視頻中,執勤交警站姿筆直,大喇叭里傳來的指揮指向明確、簡單易懂,擁堵路段逐漸暢通,往來市民紛紛向他投以信任和肯定的目光。
“這是我在邯山區見過的最負責的交警,晚高峰經過能看到他,在他的指揮下,路口車輛通過率非常高。”
“萬達廣場這個路口,交警真的很負責!”
“執法很人性化!點贊!”
……
視頻評論區稱贊聲一片。
記者了解到,這位執勤交警是交巡警邯山一大隊一中隊副中隊長李志鵬。今年42歲的李志鵬曾是一名軍人,自2015年退伍到交巡警崗位以來,他已工作在邯山區擁堵路段9年,執勤的每一天都會提前20分鐘到崗,維護交通秩序,一絲不茍,風雨無阻。
“每天早上七點半送孩子上學的時候,我都能在這個路口看到他,他總是會親切地和小朋友打招呼。”市民李志剛說。
“我在陵園路和滏河大街交通崗執勤已經有5年了。這個路口早晚高峰車流量大、周邊學校多,再加上旁邊的商業廣場人流多,擁堵難以避免。我對這個路口太熟悉了,已經不需要看信號燈了,提前就能預判車流,哪個方向有空位就往哪個方向放車,確保車輛快速通行,不積車、不壓車。”李志鵬說,這個路口一旦堵車,就會影響到光明大街、陵園路、和平路、滏園街四個方向的車流,所以及時通暢這個路口非常重要。
面對網友的稱贊,李志鵬深感意外。他笑著說,還沒來得及看網友們的評價。“站崗打手勢是交警的基本功,讓交通恢復通暢也是我的職責所在。但只有基本功是不行的,還需要創新方式,以勸導教育為主,說話接地氣,大家才能夠牢記在心。”說到創新方式,手中的“大喇叭”是李志鵬每天執勤必備的裝備。
“我們每個交通崗都配備了大喇叭,但真正拿起大喇叭指揮交通的只有李志鵬。”邯山區一大隊黨總支委員李明華說,李志鵬工作踏實、任勞任怨,業務能力突出,管理方式非常獨特,也非常有效。
“這個大喇叭是我向上級申請的。萬達廣場開業時,人流與車輛增大,路況環境嘈雜,只靠嗓子喊,交通參與者往往聽不到指揮,于是就拿起大喇叭喊起來。”李志鵬說,“在這片的群眾大部分都認識我,有什么事情都來找我幫忙。”
“有一次,一名老太太在經過附近時突然低血壓暈倒,李志鵬二話沒說,就將她背到休息室,又是喂糖水,又是聯系家屬,直到老人家屬來了才重回崗位。”李明華說,日常工作中,李志鵬總是無私地與同事們分享自己的業務方法。
從語言到動作,李志鵬一套指揮下來“行云流水”——這不僅源自他個人扎實的基本功,更基于團隊的無間隙協作。李志鵬介紹,一個路口的通暢往往需要數個路口的緊密配合,其間通過對講機、流動執勤調度等方式實現協調統一。“我們會經常進行巡邏,及時發現堵點,疏通堵點,確保車輛快速通過。”李志鵬表示,手勤、眼勤、腿勤、喇叭勤是對每名交警的要求,缺一不可。
“邯山一大隊一中隊負責的線長、點多、面廣,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我們會不定期地對交通手勢進行抽查,并且組織大隊學習急救知識,同時每天開早會,對民輔警進行一個小時的培訓。”李明華表示,信號燈是機械化的固定分配,交警的大喇叭是有溫度的裝備,二者如何有效使用,不僅是對執勤人員反應能力的考驗,也是以初心換民心最真實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