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社會 > 正文

時至清明 亦節亦氣

來源:邯鄲日報發布時間:2024-04-03 16:30:29

  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既是自然節氣,又是傳統節日。《淮南子·天文訓》中對清明的表述是“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東南時,清明風到來,即是清明節氣。清明風即東南風,風力不大,暖濕宜人,因此又稱“微風”“熏風”。此時,天清氣朗,生機勃發,大地呈現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清明時節,氣溫上升,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播種的時節,因此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的農諺。陳玲潔的油畫《清明》中,農民們正忙碌地在田間地頭勞作,用耙子除去枯草干葉,翻整土地,準備播種,對新的一年充滿了希望。

  清明作為傳統節日,融合了上巳節和寒食節的習俗。上巳節即農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節日核心是祓禊。此時正當季節交替,陽氣緩緩上升,陰氣尚未退盡,人容易生病,所以要到水邊洗滌、祭祀、祈福,以除不祥。祓禊就是通過在水邊洗滌而消除致病因素、祈求福祉降臨的儀式。魏晉之后,上巳節固定在農歷的三月初三,由祓禊活動發展出了踏青、曲水流觴、水邊宴飲等活動。

  寒食節據史籍記載源于對春秋時期晉國大臣介子推的紀念。據說介子推跟隨晉文公流亡在外多年而不得封賞,于是隱居綿山。文公后悔,于綿山中尋子推不得,便通過焚山逼其出來,沒想到子推抱木而燔死。此后,當地人在子推燔死之日禁火、冷食,以示對他的紀念。魏晉南北朝時期,寒食節逐漸成為全國性節日,唐代將其定為國家的法定節日,對介子推的紀念也逐漸轉移到對父母的哀思上,唐玄宗下詔將寒食掃墓定為國家禮制。清明在寒食節后二三日,人們把為父母祭掃的日子定在此日。

  由于上巳節、寒食節和清明的日期相近,宋代之后上巳節與寒食節逐漸合二為一,日期固定在清明這天,成為清明節日,節俗也融合了寒食掃墓、上巳踏青,以及插柳、蹴鞠、蕩秋千、放風箏、斗雞、拔河等一系列活動。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向路傍往往,遺簪墮珥,珠翠縱橫”,透過宋人吳惟信、柳永的詩詞,我們可以看到清明時節,古人傾城而出的踏青場面。正如畫家唐德福在中國畫《季春》中所描繪的那樣,孩子的回眸一笑,母女間的親情交流,蕩漾著濃濃的春意;余統善畫筆下的《清明》則以肅穆的藍色為基調,展現了新農村清明踏青的熱鬧景象。

  韶光流轉,今春又至。清明,一個百感交集的特別日子,它的特別,在于歡樂賞春的氣氛,也在于慎終追遠的感傷。我們在這一天緬懷過去,祭奠親人,更應在這一天感悟當下,面向未來。(張小穩)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区线专区 | 夜色福利美女曝乳视频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婷婷丁香亚洲综合素 | 五月丁香青草久久 | 亚洲国产无色码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