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由龍門石窟研究院、棲霞山石窟研究院、洛陽日報社聯合推出的“云上龍門牽手金陵棲霞山”大型直播活動推出第三場。南京市博物總館研究員邵磊帶領全國網友走進南朝石刻藝術寶藏——棲霞山千佛巖。緣起于南齊明僧紹、明仲璋父子與法度禪師的棲霞山千佛巖,是南朝規模最大、綿延最久的石窟寺遺存。棲霞山石窟可劃分為兩片區域:其一是明僧紹、明仲璋父子與法度禪師規劃經始、位于“品外泉”以西的千佛巖區域,現存大小窟龕共計83座,造像240尊;其二是千佛嶺區域,現存大小窟龕208座,造像323尊,多為唐代遺存。
據史料記載,棲霞山千佛巖的開鑿,較云岡石窟遲31年,比龍門石窟早17年。后來學者論證認為,這一沿革序列對探討中國石窟造像風貌的傳承,具有繼往開來的意義。棲霞山石窟作為六朝都城唯一的石窟寺遺存,對于研究六朝佛教文化考古、探索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內涵與成就,對于認識和展現六朝都城的優秀文化和藝術創造,對于研究和揭示南朝佛教文化與當時西域地區、河西走廊、北方區域及東亞地區的佛教文化關聯都有獨特和重大的科學價值。
4月29日上午10時,“云上龍門牽手金陵棲霞山”大型直播活動推出第四場,南京大學教授、棲霞山石窟研究院院長賀云翱以《六朝風華——建康佛教考古》為題,帶領大家走進六朝博物館、南京市博物館,探尋六朝時期造像藝術的魅力。
洛報融媒記者 智慧 實習生 尤曉菲 孫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