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洛陽市文物局獲悉,五一假期,洛陽市各博物館、紀念館等文博場館接待游客67.5萬人次。從5月1日至5日,洛陽博物館、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洛陽古墓博物館、洛陽民俗博物館、洛陽關林等持續迎來客流高峰。為最大限度滿足游客參觀需求,多個場館將閉館時間延長1個至5個小時,最晚21時閉館。不少博物館還成立了“夜游”專班,負責博物館夜間開放的服務和安保工作,“夜游”模式為游客提供多元游覽新體驗。
同時,多家博物館增加免費志愿講解服務的場次和時間,以貼心服務幫助大家“讀懂歷史”。“志愿者們的公益講解非常專業,讓我們的旅程充滿文化味,不得不說,洛陽的服務太貼心了!”來自山西的游客小楊說。
為充分發揮文博場館的教育功能,各博物館、紀念館利用假期推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吸引青少年走近歷史、感受文化。
在洛陽古墓博物館的“古墓尋龍記”研學活動中,“尋龍隊長”帶領孩子們在博物館中尋找16條“龍”的蹤跡,既了解了古代墓葬文化,也認識了“龍”文化的歷史演變過程。洛陽民俗博物館的“線裝書韻 文化傳承”研學活動,讓孩子們了解和體驗古籍裝幀保護技藝,大家在穿針引線中親手制作屬于自己的“古籍”。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的“腳穿草鞋跟黨走”研學活動,為孩子們講述抗戰時期關于草鞋的故事,帶領大家體驗手工草鞋編制。
洛陽博物館的“琳瑯萬象——東莞市博物館藏清代外銷精品文物展”,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的“廣州定制——廣州博物館藏清代中國外銷紋章瓷展”,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的“戰爭與和平——軍盔收藏展”……這個假期,許多主題鮮明的特色展覽為游客送上文化“大餐”。
各類特色展覽、創意研學及社教活動正日益激發公眾對文博場館的熱情。不少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不斷創新傳播手段,提升服務水平,以更貼近年輕人的方式呈現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