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零工告別馬路“蹲活兒”
對于在路邊“蹲活兒”,務工人員小馮駕輕就熟。他常年打零工,過去常在邯山區東環路與雪馳路交叉口的一片露天區域攬活兒,那里是多年自發形成的一個馬路勞務市場。
對當時場景,小馮記憶猶新:天未大亮,路邊就已人頭攢動,百來名前來找活兒的零工聚集于此,一有招工的車輛停下,工人們就一擁而上,松散無序的馬路勞務市場瞬間變得隱患重重,一番討價還價后,“價低者得”。
每一份工作的價格和時長,都是不固定的。“有時候做一兩個月,有時候做半天或幾個小時。有時計件,有時日結,有時按裝載車數,有時按工作時長……”小馮細數著,好的時候,一天能賺大幾百,運氣不好,連著好幾天接不到活兒也是常事。
一頭是群眾就業增收大事,一頭是城市管理難題,如何在規范管理的同時更好維護零工們的利益?邯山區勞動就業服務局職業介紹科科長裴江濤介紹,經過前期精心籌備,今年4月底,區人社局在309國道盛邦物流園旁設立面積120平方米的零工市場,免費提供招工發布、求職登記、技能培訓、政策咨詢等一站式就業服務。
零工市場開業后,小馮第一時間登記了個人信息和求職意向。不久之后,市場工作人員將他拉入微信求職群,群內不時地發布用工需求。
“這樣就不用一大早在路面干等著了,提前一天和雇主在手機上溝通好工作內容和薪酬,然后第二天按照約定時間在這里等著就行。”小馮對記者說。
告別“蹲馬路”的不只是務工人員小馮,還有需要用工的雇主。
“之前裝修新房的時候就會到路邊的‘勞務市場’招工,雖然人看起來不少,但是很難一下子碰到合適的工人,等幾天也很常見。”雇主李陽最近要重新裝修房子,了解到零工市場后,他便直接選擇來這里尋找合適的工人。
零工市場建成后,聚集在路邊等待打零工的人少了很多。“由于零工市場新成立不久,不少企業還不太了解。招工的不進場,打工的怎么會進來呢?”裴江濤告訴記者,他們后續會持續加大零工市場的宣傳力度,多渠道和企業對接,通過微信群、小程序等實時發布招聘信息,全天候快速匹配用工需求與求職意向,打造零工群體就業“大市場”。
精準匹配,擴大就業“朋友圈”
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后,下一步就要解決零工市場建設“好不好”的問題。
零工市場到底怎么樣,務工人員高曉丹深有體會。記者聯系到她時,她剛完成了一天的工作,要回到企業為她提供的宿舍休息。聊起這份工作,她十分感慨:“零工市場幫了大忙。”
去年底,高曉丹路過邱縣新興路,偶然看到了“邱縣零工市場”的大字招牌,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走進零工市場。
“從面試到錄用,不到一個星期,非常高效。”高曉丹說,零工市場推薦的這份工作薪資不低,還包吃住,很適合像她這樣學歷不高的群體,“干起來很順利。”
年過四旬的大齡求職者袁清旺,也是邱縣零工市場的受益者。“年齡擺在這,我以為很難找到適合的工作。沒想到零工市場推薦的工種不少,
待遇也不錯。”年前,在零工市場的幫助下,袁清旺入職了藍思精密(泰州)有限公司。
人力資源信息不匹配,是造成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的一個重要原因。零工市場,一頭連著用人單位,一頭連著零工群體,為勞資雙方架起了就業服務橋梁。
“你看,我在新企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再找零工市場的工作人員,他們會在第一時間幫著協調、解決。”袁清旺打開了手機聊天記錄,記者看到他之前因為企業宿舍的問題向零工市場的工作人員求助。
據了解,邱縣零工市場在全省首創務工數據庫,根據務工者不同需求,把務工者個人信息、求職意愿、就業待遇等詳細信息錄入到務工數據庫,實施“一對一”勞務服務,讓更多勞動力實現就業。
“零工市場原本對應的主要是低學歷、低技能人群,但隨著新就業勞動者和新型用工方式的出現,零工市場的求職者正向知識型、技能型拓展。”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安剛毅表示,今后,他們將工作重點放在規范零工市場服務定位、服務功能、運行模式、信息分析、服務要求及加強服務能力建設等方面,為供需雙方高效匹配,在激發人力資源市場活力、促進勞動者就業增收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就”在家門口,“位”于暖心處
零工市場關鍵不在于規模的大小,而在功能的發揮、提供便捷的服務。如今,我市各地的零工市場正因地制宜、盤活資源,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記者來到復興區,發現這里多為小型、分散式的零工市場,通過區級零工市場、鄉(街)零工驛站、社區(村)零工小站平臺規范提升了區、鄉、村三級基層公共服務平臺。
“比起大型的零工市場,我們主要為求職者解決就近就業的需求。”戶村鎮齊村零工驛站工作人員郝蕾說,小型的零工市場能以較低成本,實現“家門口就業”,讓社會閑散群體、困難零工更便捷地就業。
2022年以來,復興區按照市人社局的有關要求對原有的零工市場進行提質升級,將零工市場統一納入公共服務體系。線下零工市場不斷更新的時候,線上版零工市場也陸續啟用。
“依托邯鄲企服‘零工巧匠’數字化、智能化綜合管理服務系統,采取‘大數據+小程序+自助終端’,優化‘線上線下+共享用工’方式,盤活、鏈接勞動力需求端和供給端資源,打造‘一站式、全天候、智能化’的數字零工服務平臺。”復興區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就業三科科長佘鳳芳介紹。
現在,所有在復興區零工市場、零工驛站、零工小站登記過的信息,都會被上傳到線上系統。通過人工回訪,所有求職者的履歷也變得更清晰,而系統也會根據求職者上傳的資料、回訪情況為其匹配合適的工作。
今年年初,在北京多年從事軟件開發工作的劉立金,因為孩子上學的問題決定返鄉工作。“返鄉容易,工作也會一樣容易嗎?”有了返鄉的想法后,劉立金又開始擔心起能否找到和技能匹配的工作。
“家門口的零工驛站別提有多方便了!”回鄉后,劉立金通過復興區數字化零工市場,掃碼企業崗位二維碼后,很快入職了邯鄲谷熙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互聯網運維崗位。
零工需求在哪里,市場就建到哪里。隨著我市零工市場的進一步完善、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各縣(市、區)均設立了1-2處公益性、綜合性零工市場,并在街道(鄉鎮)、社區設置零工驛站。越來越多的務工者從“馬路邊”走到“市場中”甚至“手機上”,實現就業。
而當下,為更好地推動有效市場和政府服務深度融合,我市對零工市場規范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們成為提供崗位供求信息撮合、職業指導、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信息推介、權益維護指引、就業創業政策解讀等多種服務的平臺,未來,將有更多選擇零活兒就業的群體因此獲得更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