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專家,第21屆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河北省拔尖人才(專技),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選,河北省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邯鄲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作為高校科技工作者,他取得多項國際認可的科技成果;作為高校教師,他堅持立德樹人,利用科研成果反哺教學;作為副院長,他對分管工作精心謀劃,多項工作實現學院“零突破”。
他就是河北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張志曉。
投身科技,科研業(yè)績突出
近年來,張志曉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瞄準新型無機非金屬復合材料這一類戰(zhàn)略新興材料開展前沿基礎研究,并積極探索該材料在機械、能源和環(huán)境等領域的高端應用,通過自主研發(fā),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圍繞高性能結構陶瓷這類特種材料,他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以復合結構單元作為增韌相的理念,并自主研發(fā)出配套的可控制備技術,引發(fā)國內外同行一系列跟蹤效仿研究。
多年堅守科研一線,科研業(yè)績突出、成果豐碩。他先后獲河北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北省高層次人才資助項目等科研項目10余項;發(fā)表高質量SCI論文90余篇;申請國家發(fā)明專利14項,其中已授權10項,實現專利轉讓2項。
面向前沿,他帶領同仁埋首精研的同時,更注重國際國內合作交流,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等知名高校深入合作,提高邯鄲市在國際新材料領域的知名度。
育人為本,科研反哺教學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教書育人始終是主業(yè)。
“教師是學生心靈和智慧的雙重領路人。”從教以來,張志曉深切地體會到這句話的內涵。為了讓學生跟上時代步伐,與前沿接軌,他不斷豐富課堂內容,利用科研成果反哺教學,將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課堂,以研促教。
他帶領本科生發(fā)表SCI論文6篇,申請國家專利4項。作為指導教師,他帶領本科生參加大學生學科/創(chuàng)新競賽獲得國家級獎項4項,省級獎項20余項。
依托科研育人成果,他主講的課程榮獲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河北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獲河北工程大學教師教學類競賽一等獎3次;主持河北省及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3項;連續(xù)3年教學質量測評優(yōu)秀。
開拓創(chuàng)新,助推高質量發(fā)展
如何提高教師們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積極性,真正確保本科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地位?作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張志曉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xù)改進”的教學理念,以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為抓手,對分管的教學等工作精心謀劃,多項工作實現“零的突破”。
在張志曉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期間,該學院教學工作取得較好成績,先后獲批河北省一流本科建設專業(yè)、河北省一流本科課程、河北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等。學院教師獲得河北省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大賽一等獎、河北省課程思政教學競賽一等獎各1項,河北工程大學教師教學類競賽一等獎7項,優(yōu)秀組織獎2次。
多年來的科研和教學工作讓張志曉認識到,科學研究和教書育人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沉下心來,有甘心坐冷板凳的堅定決心,有甘于向著風雨奮發(fā)向上的強大勇氣,并與團隊堅持合作交流、互學共進、齊心協力,才能一路生花、破繭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