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洛陽市孟津區朝陽鎮南石山村“唐三彩小鎮”文創產品又添“新丁”。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唐三彩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高水旺創作的《龍騰盛世》《瑞龍納福》系列已完成燒制,將批量上市。孟津區文創產品的頻頻“破圈”,已成為引領文化消費、推動文化傳承的新動力,各類蘊含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備受游客青睞。據了解,南石山村的眾多三彩工藝美術師,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結合,把經典器型元素重組,在開發出唐宮夜宴、動漫大白、中國夢等產品的基礎上,又獨具匠心開發出唐三彩琴棋書畫四美女、卡通十二生肖、十二生肖存錢罐等8大系列100多個造型的三彩文創新品。這些豐富多變、輪廓飽滿圓潤、胖嘟嘟的可愛趣味造型,既是對傳統非遺的時尚升級,又彰顯了唐三彩經典非遺器型烙印,保留和擴展了千年非遺的精髓和內涵。該村先后培育了2500名唐三彩設計大師和生產工匠,實現年產值5億元。
南石山村青年工藝美術師高亞新,依據漢代、唐代傳統文化,廣泛吸收古代壁畫元素,借鑒雕塑、石刻等藝術精華,經過反復雕琢、燒制、繪彩等實踐,成功生產出高浮雕三彩磚畫和高浮雕彩繪壁畫貴婦出游、八仙過海、敦煌神韻、女子馬球、天籟之音等系列產品。三彩文創產業發展呈現多元化、多門類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高浮雕三彩磚畫和高浮雕彩繪壁畫作品,具有場面宏大、氣勢磅礴、立體感強等特點,成為會議室、辦公室等公共場所和居民客廳等墻壁裝飾的搶手貨。
孟津區許多有創意、有特色的文創產品一次又一次“破圈”,不僅創造了巨大的商業價值,轉化成流量與資本反哺了當地景區和文旅活動,還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載體。如平樂鎮平樂村,近年來,涌現出1000多名農民畫師。在該村2公里長的村道兩旁,密布著近百家農民牡丹畫室,這些農民畫師農忙時拿鋤頭、農閑時拿畫筆,年創作商品牡丹畫50多萬幅,綜合收益達1.2億元。今年第41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期間,平樂文創牡丹畫再次迎來“高光時刻”,暢銷全國各地,遠銷日本、新加坡、新西蘭等國。
近年來,這些依靠繪畫技藝逐步走入藝術殿堂的農民畫師又借“互聯網+”的東風,通過“政府+服務商”的模式,由政府出資聘請專業團隊,教授開網店技巧,購買培訓、營銷、網頁設計等服務。許多畫師開始轉型開網店,僅平樂村網絡活躍店鋪就有140多家。農民畫家張勃是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她的牡丹畫在網上最高賣到8000元一幅,光靠賣畫,她一年的收入就在20萬元以上。隨著平樂村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研學、文創、電商、物流和鄉村游等新業態快速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近日,在被譽為“黃河石畫第一鎮”的孟津區白鶴鎮大河古渡文化園內,農民畫師趙現紅和他的學員們正在創作黃河石畫。隨著畫筆的起落,一塊塊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黃河石,被分別繪上牡丹、山水、動物等,石頭的堅韌質感與繪畫的細膩生動融為一體,透著濃郁的鄉土文化氣息。趙現紅介紹,尤其是近兩年面向市場需求開發創作的十二生肖黃河石畫,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備受消費者青睞,目前他已創作銷售生肖龍黃河石畫作品近千件。
擁有20多公里黃河岸線的白鶴鎮,以盛產黃河奇石聞名,蘊藏著取之不盡的黃河石資源。近年來,白鶴鎮把黃河石畫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特色主導產業來抓,按照打造黃河石畫新名片的發展思路,以“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創新驅動黃河石畫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的文化力量,目前已帶動沿黃8個村的300多名黃河石畫愛好者走上畫畫致富的道路。他們利用農閑時間創作牡丹、人物、山水、動物等石畫,實現了“畫石成金”。
麻屯鎮文旅服務中心順應社會需要,創新工作方法,在持續提升圖書室、未成年人活動室、科普教育、文體活動室等功能室的基礎上,建設了非遺傳承展示館。一塊普普通通的各色邊角布料在文化志愿者的手中,經過磨布、扎纈、熬蠟、畫蠟、染色、蛻蠟、漂洗、晾干、縫制等環節,最終成為一件件精美、高雅的小版漢服裝飾品。這種集裝飾與欣賞功能于一體的迷你漢服特色文創產品,十分吸引眼球。
“我們麻屯鎮文旅服務中心依托社會專業人才資源,成立了‘博琨傳襲’有限公司,設立‘孟纈工紡’工作室,采取‘政府+公司+社會’方式,廣泛開展手工服飾、扎染、折紙制作和‘迷你漢服’等非遺傳承培訓課程,培養了一大批‘能工巧匠’,生產出能將洛陽漢服、洛陽文化帶回家的系列文創產品,進一步傳承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了一條‘研學+藝術’‘非遺+創新’的文旅融合發展之路。”麻屯鎮文旅服務中心負責人韓林芳說。
近年來,孟津區立足本土特色,突出地域文化,不斷加大對文創產品、文旅商品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導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旅游商品研發、生產和銷售,支持全區文旅企業生產出適合不同消費群體的“孟津禮物”,充分挖掘利用城市文化的精髓內涵,促進文旅融合,不斷推動“文化+文創+文旅”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進旅游文創商品向產業化、專業化、市場化方向發展,提升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同時,孟津區還立足燦爛的歷史文化,推動文創和當地景區資源相結合,采用“文創+科技+生活”等模式豐富文創產品品類,讓孟津傳統歷史文化更具有體驗性,也更吸引年輕人;同時從組織、隊伍、人才、制度等方面進行文創工作的拓展,圍繞歷史文化、紅色故事和旅游景點進行文創設計,使文創產品成為孟津文化和旅游業的標識,推出的“行走的課堂”持續升溫,“三彩研學游”亮點紛呈,黃河風光露營依然火爆……讓豐富的文創產品“活”起來、“動”起來、用起來。
孟津區借助文創產品,讓傳統文化跨越千百年的時光長河,融入當代年輕人的時尚潮流中,有效推動了傳統文化的加速“破圈”,全面提升了地方優秀文創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文創產品的核心是創新。汲取和吸收傳統文化元素內涵,在傳承傳統文化中不斷創新發展,這樣做出來的產品才更有市場、更具活力。”孟津區有關負責人如是說。 (鄭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