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午,外出考察歸來的河北本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宇,風風火火趕到位于曲周縣黃莊村多肉植物基地種植大棚的辦公室,顧不上喝一口水,立刻召開公司管理層會議,“多肉植物種植高質量發展一刻也不能等”。“眼下,單純靠量的積累在多肉植物行業占有一席之地越來越難,我們必須把目光瞄準長遠,走品牌化發展之路。” 王宇的對面,坐著團隊銷售總監董光明、電商主管秦振雨、采購主管朱振英等人,他們正熱烈地討論著未來多肉植物的產業布局。
2017年,王宇從海外歸來,一頭扎進家鄉的田野,開始從事多肉植物種植。在他自創的“智能大棚+工業設計”的智慧農業種植技術體系的帶動下,曲周縣一舉成為華北最大的多肉植物苗種植基地,將平民化種植多肉植物帶到了一個新高度,讓這種平常只能從影視劇中看到的“呆萌”植物“飛”入尋常百姓家。
居安思危,更要思進。王宇意識到,公司作為多肉植物種植的龍頭企業,就要立身為旗,站在行業發展的風口浪尖上去探索。“多肉植物產品必須進行品牌化經營,僅僅做大還不行,還必須做強、做精。”王宇感到肩頭的責任沉甸甸,“多肉植物產業的興衰,不僅關系到企業的利潤,更牽動著眾多種植戶的致富增收和一方的鄉村振興呢!”
今年1月份,王宇謝絕多人的規勸,毅然將“家”挪進了多肉植物種植大棚。在大棚里,他開始了新一輪產業種植技術革新。
方便面、礦泉水、餅干……王宇的辦公室里放著一大堆食品。“這些都是王總的便飯,他忙起來經常通宵達旦。”看著曬得黝黑的王宇,秦振雨心疼地說。
當日,記者見識了王宇的拼勁,他剛從山東考察回來,顧不上旅途勞累,簡短的會議后,又進入生態家具桌產品改進工作中。
生態家具是王宇開發的新產品。在王宇的辦公室內,兩張生態家具樣品桌格外精巧別致。透過清澈的玻璃桌面,在補光燈的照射下,經藝術組合的七彩多肉植物愈發晶瑩剔透、美艷動人。創新無處不在。經提示,記者發現多肉植物根下的基質土“變”成了苔蘚。“這樣更環保、更輕便。”王宇說。
“當居民的陽臺等空間種滿了花卉,我們源源不斷生產的多肉植物種在哪里?”王宇說,“生態家具,不僅僅是開發出來的一種產品,更是生產、銷售理念的一次革新。我們巧打空間使用差,從人們忽視的空間入手,變‘賣產品’為‘賣場景’,以后還會向會議桌、景觀墻、玻璃棧道等渠道延伸,市場大得很!”
為了生態家具的“誕生”,王宇沒少折騰,一直奔跑在路上。下浙江、進廣東、上北京,王宇一連跑了10多個城市,對接洽談了20多家公司,最終,同北京一家公司達成了合作意向。
“要圍繞拓寬種植空間、優化種植場所設計思路進行進一步修改,確保趕在6月底前生產出1萬套生態家具桌,并投放市場。”王宇一再叮囑董光明。
一旦認準了的事,就堅定的走下去,那怕撞了南墻也不回頭。倔強的王宇,在研發新產品,開發周邊產品,推動農旅融合等方面,舍得投入,舍得付出。
“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會淘汰一批種植戶,也會越來越青睞技術農民。”種植了5年多肉的青年農民胡進城在王宇的幫助下,引進了長生草等五六個新品種,專注于新品種的培植。同胡進城一樣,越來越多農戶不再追求品種的多而全,更多地專注于產品的少而精。眼下,緊緊結合市場形勢,王宇嘗試探索錯位種植模式和產品銷售模式避免惡性競爭帶來的價格戰,引領農戶種植沿著良性發展的道路前行,依靠技術革新端牢田間地頭的“金飯碗”。
跑,跑,跑!為讓多肉植物產業插上高質量發展的翅膀,為把產品做精、做強并進一步實現品牌化,王宇和團隊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