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記者 陳正
很多地方的零工市場是在馬路邊臨時形成的,條件有限,找工作的人累了會在路邊或坐或蹲等候招工者。而在邯鄲市復興區,打零工再也不用路邊蹲守,走進村莊、社區的零工小站,用手機掃一下二維碼,便可找到心儀崗位。
5月15日9時許,復興區齊村零工小站里,村民三三兩兩圍坐在一起交流務工信息。東墻上,按照本區域企業、本市企業、外地企業的分類,整齊排列著近百個二維碼。村民張書印正在依次掃碼,尋找適合崗位。
張書印今年59歲,曾是一名貨車司機。幾年前,他辭去工作回到村里,在家照顧孫子,閑時在周邊馬路市場找些零活干。
“風吹日曬就不說了,關鍵是還經常找不到活干。”張書印回憶起之前在馬路邊等零活的經歷,搖了搖頭。正說話間,二維碼里的一則消息引起了他的興趣:急聘司機,日結300元,包吃住。
“這個離家不遠,咱三十多年的老司機,可以試試。”張書印滿意地說。按照平臺提示,他點擊“接單”按鈕,并填報了個人信息,不久后便接到招聘方的電話。“讓我下午去面試,可以的話就干上一段時間。”張書印說。
這時,57歲的村民韓志順走了進來。因為有美術功底,他希望找一份工地或景區的彩繪工作。遺憾的是,零工小站現有的招聘信息中并沒有合適的崗位。
“您可以在‘邯鄲零工巧匠’微信小程序上注冊個人信息,有合適崗位會主動聯系您。”齊村零工小站工作人員向韓志順推薦。簡單操作后,老韓將求職信息發布到了平臺,心里一塊石頭落了地。
對零工小站這種創新形式,不僅求職者滿意,企業也贊不絕口。緊臨齊村的邯鄲園博園,每逢春節、“五一”等節假日,都有大量保潔、安保等臨時用工需求。“通過周邊村零工小站,我們招聘工人更快更精準了。”邯鄲園博園總經辦工作人員張蕾說。
“全區已實現零工公共服務平臺全覆蓋,求職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一站式就業服務。”復興區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就業三科科長佘鳳芳說,目前該區已設立區級零工市場1家、電商零工驛站1家、鄉鎮(街道)零工驛站11家、村(社區)零工小站112家。
針對零工崗位信息不對稱、線下就業平臺輻射有限等問題,今年初,復興區人社局依托遍布城鄉的零工公共服務平臺,引進第三方企業,建立了“零工巧匠”數字化、智能化綜合管理服務系統,推出了“零工巧匠”微信小程序。
“平臺開發了找全職、找零工、要培訓、想創業等板塊,用工單位和求職者根據需求可注冊下單,獲得精準信息匹配。”佘鳳芳說,截至5月15日,零工公共服務平臺累計注冊用工單位2377家,實現靈活用工就業1106人次。(轉自5月20日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