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避難客居地碑落成儀式25日在宜陽縣三鄉鎮西街村小寨舉行,宜陽三鄉小寨史記碑同時落成。元好問(公元1190年至公元1257年),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詩人和歷史學家,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后的橋梁,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詩、文、詞、曲,各體皆工,今存詩文著作有《中州集》《中州樂府》《唐詩鼓吹》等。元好問在中國文學史上很有地位,他把國喪和戰亂化為詩史,被稱為“喪亂詩”的代表人物。
公元1216年,蒙古大軍南下攻打金朝,元好問為避兵亂寓居今宜陽縣三鄉鎮,據考證其生活區域位于今三鄉鎮西街村小寨。寓居三鄉期間,是他得以靜心讀書和進行文藝創作的黃金時期,他在這里交結文友、切磋學問,與著名詩人辛愿、魏邦彥、劉昂霄等進行詩歌應答。他在三鄉寫出《論詩三十首》,以詩的形式,將自漢魏以來直至北宋的主要詩家作了概括性的評述。他還寫下大量反映社會動亂、抒發憂國情懷的詩詞,把三鄉方圓幾十里的風物都寫了個遍。這些詩詞中常常出現“洛陽”“孟津”等字眼,記錄了宜陽及周邊的文化和歷史。
洛報融媒記者 余子愚 通訊員 王鵬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