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夜幕降臨,曲周縣侯村鎮后陳彥固村文化廣場便開始熱鬧起來,勞作一天的鄉親們歡聚在這里,唱戲、跳舞、嘮嗑……廣場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自從我們村的愛心人士張景春捐資建設了文化廣場,這里就成為村民茶余飯后的休閑好去處。”后陳彥固村支部書記張國良介紹,張景春不僅捐資建了文化廣場,還捐資為明朝將軍陳彥樹立碑像,讓村里增加了“文化味”。
張景春是土生土長的后陳彥固村人,74歲的他當過兵,教過書,下過企業,還創辦了一所私立學校。“我的乳名叫‘賢德’,聽奶奶說是爺爺起的。”自張景春記事起,他就把‘賢德’當作座右銘。多年來,淳樸率直的他始終懷著一顆善心,默默幫助著身邊的人。
2011年,退休后的張景春用積蓄在后陳彥固村捐建了一尊高3米、重5噸的陳彥將軍花崗巖雕像。如今,這座雕像不僅成為該村的地標景觀,還激發著村民們的道德追求。從2017年春節開始,張景春連續多年為村里80歲以上老人發放慰問品和慰問金,2023年又為村里60歲以上老人發放祝壽紀念品……在向善之路上,他真正做到了退休不褪色。
因為當過老師,張景春深知知識的重要性,于是在2000年,他創辦了賀春學校。2011年,學校轉讓,但由于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他在2013年為該校設立了《賀春學校賢德獎勵基金》,并先后為學校捐建了兩座雙層石涼亭、一對石獅子和兩對漢白玉小象,用于提升學校的文化氛圍。
為了鼓勵村里的孩子發奮讀書,張景春把賀春學校《賢德獎勵基金》受益范圍延伸到全村,凡是考上本科的孩子,他都會獎勵3000到5000元。2023年,村民張國棟的孫子張佳科考上重點大學,幾乎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同時,張佳科也收到張景春的獎勵基金4000元。
行走在公益慈善道路上的張景春,始終用平凡之舉和助人之心,凝聚著積德向善的正能量,溫暖身邊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