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記者劉劍英
“三夏”在即,連日來,邯鄲市肥鄉區9個農機技術服務小分隊分包鄉鎮,義務開展農機檢修服務。
5月28日16時許,肥鄉區農業農村局農機服務科科長張曉卿和農機技術員陳瑞祥剛來到元固鎮索家寨村村口,就聽到身后傳來轟隆隆的聲音——一輛小麥聯合收割機緊隨他們,停到了路邊。
“張科長,聽說今天農機專家下村服務,請你們看看俺這‘伙計’有啥毛病沒?”來自西屯莊村的農機手于紅軍指著自己的收割機說。因為前不久剛參加了區農業農村局舉辦的農機駕駛安全知識培訓,于紅軍對張曉卿并不陌生。
在農機行業干了20多年,張曉卿對收割機、播種機等各類農機性能、易發故障點十分了解。他一眼掃過,發現收割機滾動軸鏈條有些松動老化。
“最好把這根鏈條換掉。夏收開始后,機器長時間高強度運轉,存在隱患的配件容易損壞。萬一因為滾動軸鏈條故障,讓機器趴了窩,那損失就大了。”張曉卿建議。
“我一會兒就去農機門市買配件。咱這機器一年到頭也就忙活麥收這一個來月,可不能因為一兩個零件影響作業進度。”于紅軍說。他打算完成家鄉的麥收后,駕駛收割機一路北上,跨越河北,一直趕到內蒙古地區開展機收作業。
“前段時間的降雨導致部分小麥出現倒伏,收割倒伏的小麥時,收割機撥禾輪的角度一定要調整好。”50多歲的陳瑞祥是肥鄉區一家農機服務合作社負責人,也是一名農機服務志愿者。“通過農機維修志愿服務,我跟不少機手建立了緊密聯系,大家可以信息共享、抱團發展。”陳瑞祥說。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是近年來促進農民增收的種植新模式。了解到“農機醫生”下鄉,元固鎮胡莊村種植大戶劉會平把播種機送到了農機服務現場,“今年打算擴大復合種植規模,讓專家給看看播種機的行距設置用不用調整。”
送到田間地頭的農機服務受到農民的熱烈歡迎,也為大家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截至目前,肥鄉區共檢修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播種機3000余臺套,確保各類農機“健康上崗”,不誤農時。
(轉自6月5日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