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的珠海上空,萬眾期待的殲-35A戰機,在第十五屆中國航展上正式向公眾亮相。飛行表演中,殲-35A在空中編織出一幅幅令人屏息的圖案,引得現場觀眾歡呼不斷。這一刻,是對人民空軍飛行員技藝的贊美,也是對國家力量和科技進步的自豪。網友的評論振奮人心:“殲-35A掠過天際,那是祖國的力量在翱翔!”
1
說熟悉,是因為早在2014年11月的第十屆中國航展上,與殲-35A戰機頗有淵源、機身涂有編號“31001”、名為“鶻鷹”的隱身戰機,就曾公開進行飛行表演。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但不是簡單地重復。2014年與2024年,雖同處珠海藍天之下,從“31001”到殲-35A代號的變化,說明“鶻鷹”的身份已從一架技術驗證機化蛹成蝶。
2
它通俗易懂地解釋了“一架飛機擁有符合美學和空氣動力學的外形就是好飛機”的道理。
殲-35A不僅有顏更有料。對于大家最為關心的性能特點,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陽所首席專家王永慶接受媒體采訪時的一段描述,值得品味。
殲-35A戰機在滑行(資料照片)。新華社發(陳陽 攝)
關于“殲-35A的顯著優勢”,王永慶概括為:
二是系統。我們以原生協同的設計思想建立了飛機的信息架構和系統架構,除了飛機本身單機作戰能力強,還確保和戰場空間中其他裝備協同探測、協同作戰的能力,這為未來作戰提供了更多可能。
隱身戰機的研發一直是航空科技的最前沿,當今世界能獨立研發第五代隱身戰機并最終裝備部隊的國家屈指可數。也正因此,相關技術一直處于嚴格保密。
遙想當年,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第一款噴氣戰斗機殲-5到如今自研的殲-20、殲-35A,從早期的望塵莫及、望其項背到如今的同臺競技,一路走來,航空報國夢支撐下的中國航空人通過艱苦卓絕的奮斗帶給國人的驚喜,是此次中國航展的最好寫照。
今日長纓在手,定能制勝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