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長途游輪為主的游覽方式,濃縮為約3小時游船行程。游客可集中飽覽多個精華景點
三峽開啟短途游
圖為游客站在三峽之巔俯瞰長江。李國 攝
閱讀提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旅游業一度進入低谷期。業內人士認為,這正是旅游業走出“舒適圈”的契機。文化和旅游部新近公布資料顯示,近郊游、周邊游成為假期旅游熱點。以“短途”之長,補“長途”之短,或將成為旅游新常態。
5月1日,在新開園的重慶奉節“三峽之巔”景區,50多歲的劉先生攙扶88歲的老父親,行走在拾級而上的石板路上,這對年邁父子蹣跚的背影令人動容。以此拍攝的抖音視頻獲得網友無數點贊。
家住重慶主城的劉先生告訴《工人日報》記者,春節陪父親出游的計劃被新冠肺炎疫情耽擱了。“五一”黃金周不能再錯過。考慮老父親身體狀況,他們選擇新推出的“巔峰雙峽”一日游:早上坐飛機到神女機場,登三峽之巔觀夔門風光。然后再坐游船,飽覽神女峰及瞿塘峽、巫峽美景。
這只是旅游重啟的一個縮影。文化和旅游部新近公布資料顯示,近郊游、周邊游成為假期旅游熱點。業內人士認為,以“短途”之長,補“長途”之短,或將成為旅游新常態。
非遺文化融入旅游
公元766年,“詩圣”杜甫來到“三峽之巔”——奉節夔州。他放眼滾滾長江,累計創作430余首詩歌,將全部詩作的三分之一留在這里。
“三峽之巔”海拔1388米,是長江三峽最高點。五一小長假,《工人日報》記者看到游客們在這里不僅觀賞到擁有200萬年歷史的夔門古象化石,為奉節的古老與神奇驚嘆;還親臨“夔關”,登上赤甲樓炮臺遺址,想象古戰場“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場景。
此外,這里與音樂亦有不解之緣。4000多年前發端的“樂正夔”流傳至今。這種將自然界聲音和人類勞動聲音藝術化編排之后成就的廟堂雅樂,讓游客領略到中國音樂發源地的博大精深。
20世紀80年代初風靡的電影《等到滿山紅葉時》,正是以瞿塘峽為背景,美麗的夔門紅葉貫穿影片,加上委婉動聽的主題曲旋律、唯美的自然畫面和細膩浪漫的愛情故事,使得這部電影和音樂成為描述三峽的經典。
近年來,當地著力挖掘“詩圣”文化內涵,以景區為切入點,被網友稱為三峽旅游新網紅地標。
“三峽之巔,不單指物理形態最高處,還期望打造為景觀形態的最美處、文化層面的至善處、精神層面的至上處。”奉節縣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其不僅是旅游勝地,更是文化傳承的載體。
作為中國首批國家級旅游名片,長江三峽以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每年吸引大量海內外游客,帶動上至重慶、下抵湖北宜昌沿岸眾多城市的旅游產業發展。在國家大力提倡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背景下,沿岸眾多縣城更將旅游產業作為支柱型產業。
“大三峽最核心、最引人入勝的魅力,更多體現在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導的傳奇文化魅力。”重慶師范大學旅游學院教授羅茲柏告訴《工人日報》記者,疫情也是轉機,三峽旅游借此可實現提檔升級,為此,應從提升整合形象、主導完整體驗、演繹故事訴說、強化節點功能、對接時代需求入手。
“周末游三峽”成為可能
受疫情期間暫停跨省跨境旅游影響,加之多年來三峽長途游船市場增量日趨緩慢,短途游正在成為三峽旅游“謀變”的選擇。“五一”小長假以來,“兩峽一峰”短途游成為重慶本地和周邊省市游客追捧的線路。據了解,該短途游一改以往三峽旅游以大型長途游輪為主的游覽方式,濃縮為約3小時游船行程。游客可集中飽覽沿途多個精華景點。
重慶奉節赤甲文旅集團董事長鄒遠江告訴《工人日報》記者,短線游成為順應當下旅游市場發展趨勢,迎接未來高鐵旅游時代的明星產品,正在成為親子游、近郊游乃至商務游首選。
有“危”就有“機”。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降低疫情對三峽旅游產業造成的沖擊,負責巫山、奉節對口扶貧的三峽集團,通過整合助推,促使四川和重慶、巫山和奉節的四家旅游企業在成渝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的背景下通力合作,優勢互補,唱起大小“雙城計”。
隨著2019年巫山神女機場開通,游客前往三峽庫區腹地有了新選擇。從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出發,僅40分鐘航程即可到達巫山機場,1個小時內可到達包括三峽之巔、白帝城、巫峽等景區。不少重慶本地游客感慨,“周末游三峽”成為可能。
“為更好地服務三峽旅游,我們還開通以巫山機場為節點的通程航班。”華夏航空相關負責人說,乘坐通程航班前往或離開巫山機場的游客,只需辦理一次登機、一次行李托運,“這對許多直飛航線有限的支線機場來說,有利于大幅提升游客在轉機過程中的體驗感。”
在很多業界人士看來,目前低谷期不失為旅游業走出“舒適圈”的契機。“疫情將倒逼旅游集團重新審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建立資源共享、價值共建的合作機制與運營模式。當下正是結構優化與調整的難得時機,有利于重構旅游業生態系統。”重慶工商大學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莫遠明表示。
旅游扶貧的新選擇
“待高鐵通車后,三峽旅游實現‘短途游’‘周末游’將更加方便。我們也將加速開發相關產品,適應市場新需求。”負責開發運營奉節境內旅游景區的赤甲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途經奉節、巫山等地的鄭萬高鐵正在抓緊施工,按照規劃,鄭萬高鐵重慶段有望于2021年年底建成通車。
當前疫情全球爆發,海外旅游市場一時難以復蘇。本地游和周邊游最先回暖。基于這一判斷,三峽集團旅游扶貧工作組在線路設計中,開發重慶本地短途游船線路,填補短途游船市場空白。在巫山、奉節兩縣政府支持下,“兩峽一峰”短途旅游線路由此誕生。
“這不僅可以降低疫情影響,讓巫山和奉節的旅游產業盡快回暖,還能打破長途過境游船發展的‘天花板’。”三峽集團駐奉節巫山扶貧工作組負責人劉文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通過旅游扶貧工作組“牽線搭橋”,將擁有市場營銷資源、游船運營管理、旅游景區資源優勢的各企業有機融合,成立合資公司并共同運營“兩峽一峰”短途游。劉文告訴記者,自2018年將旅游扶貧作為對口幫扶新模式以來,三峽集團每年力爭引導、組織20萬游客到巫山與奉節旅游,不斷探索可復制、借鑒、推廣的旅游扶貧新模式。
在劉文看來,未來可積極整合兩地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共同開發并推出有特色、有市場競爭力的兩地一程多站旅游線路,實現優勢互補,客源互送,市場共享。(記者 李國 實習生 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