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10月21日電(記者胡廣和、章博寧、吳劍鋒)宋桂紅20年前隨丈夫來到福建漳州老家住進土樓的時候,她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己會靠給游客講解這泥土色的“大堡壘”掙錢。
宋桂紅一家居住的“長榮樓”位于漳州市南靖縣梅林鎮坎下村,建于100多年前。土樓生活熱鬧淳樸,但對年輕住戶來說卻是不小的挑戰。“我剛來的時候,最不習慣的就是旱廁,味道很大,而且家族十幾戶人住在同一個樓里,環境雜亂,沒什么隱私。”宋桂紅說。
但就是這種連當地人都不太愿意住的土房子,卻在200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也是在那一年,宋桂紅和丈夫一起離開福建,做起了茶葉生意。
福建土樓誕生于11世紀,主要分布在漳州市南靖縣、華安縣和龍巖市永定區等地。這種以石為基的建筑以當地生土為主要原料,分層交錯夯筑,外墻厚一至二米,一二層不開窗,僅留一扇大門。大門一關,土樓便成了堅不可摧的堡壘。
2011年,福建土樓(南靖)景區成為國家5A級景區,這些形似圓鍋或方盤的土房子就這樣成了當地人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金飯碗”。2015年,宋桂紅聽說景區發展紅火,便放下生意,回到南靖成了一名景區講解員。
宋桂紅說,在外做生意投入和開銷太大,夫婦二人一年只能攢下2萬多元,現在光靠她一人做講解,一年就能掙近4萬元,在家門口就業還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
福建土樓申遺成功以來,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如今漫步云水謠古鎮的鵝卵石步道,可以看到官洋溪水清澈透亮,廁所干凈無異味,土樓內的商鋪井然有序,亂如蛛網的電線網線也不見了蹤影。
土樓變美了,游客紛至沓來。不少年輕人看到致富的商機,跟隨游客的腳步陸續回到家鄉。
“我們剛開始是經營農場,后來發現游客問得最多的是住宿,就租下了家族的整棟土樓,投入100多萬元改造成民宿,生意很不錯。”簡佳男說。
簡佳男在云水謠古鎮長大,2011年大學畢業后隨哥哥回鄉創業。今年,兄弟倆還投資新建了一個房車基地。
據了解,南靖縣2019年累計接待游客614.9萬人次,比5年前翻了一番,實現旅游收入53.8億元。截至目前,旅游業已直接和間接帶動全縣8萬多人就業,大大小小的民宿已有508家,面向中高端消費者的精品民宿還在不斷涌現。
“如今民宿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改變。”簡佳男說,“只有提供高質量、有特色的服務,才能讓游客放慢腳步,更好地體驗我們獨具特色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