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河北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將于9月22日至24日,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邯鄲舉辦。本屆大會由河北省委、省政府主辦,邯鄲市委、市政府和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承辦。大會以“傳承紅色基因,創新綠色發展”為主題,打造“國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太行紅河谷文化旅游經濟帶”,推出“太行山旅游風景道”,形成“七片區”(即太行紅河谷、水韻古磁州、康養東太行、響堂石窟寺、復興園博園、廣府太極城、古趙回車巷)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將邯鄲建設成為文化、生態、康養、旅游高度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國際國內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為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需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本屆大會主要活動全部“上云”,包括開幕式、重點項目觀摩、河北省旅游發展成果展、太行之約——太行山旅游推廣活動暨太行風景道系列自駕游活動。其中,19個項目作為重要觀摩環節,將按照線下錯時觀摩和線上“云觀摩”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同時,與新媒體平臺、電商平臺合作,對邯鄲市地方特色文創商品、旅游產品、旅游線路和扶貧商品等進行推介和銷售。
1 涉縣赤水灣太行民俗小鎮
該項目位于涉縣城西清漳河畔,是“太行紅河谷文化旅游經濟帶”重點打造的特色小鎮項目,也是河北省首批30個特色小鎮之一。小鎮共分為“一心兩帶六區”:“一心”即太行紅河谷涉縣旅游服務中心;“兩帶”為東部低密度建設帶、西部自然觀光帶;“六區”為酒店度假區、游客服務區、古鎮游覽區、教育培訓區、養生養老區、濱河休閑區。小鎮核心“古鎮游覽區”以太行民俗文化為基點,打造了太行味道、太行手藝、太行演繹、樂嗨太行、頤養太行等11個主題區域。
2 涉縣紅色記憶小鎮
該項目位于八路軍一二九師紀念館產業環路外側,項目以“恢復革命文化遺址、突出紅色文化主題、挖掘抗戰文化內涵、提升產業文化層次、加強國防文化教育”為理念,從分散在涉縣境內的110多處革命舊址中篩選30余處,采用依山就勢、等比復原、修舊如舊的方式進行集中展現。目前復建晉冀魯豫邊區高等法院、冀南銀行造幣廠、朝鮮義勇軍總部、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舊址等28處建筑,成為名副其實的紅色研學教育基地。
3 涉縣韓王九寨
該項目位于涉縣城東5公里處,2019年獲批國家4A級旅游景區。景區內山體挺拔、景色綺麗,每逢陰雨,韓王山山巔云霧繚繞,素有“韓山戴雨”之稱,為涉縣古八景之一。景區內建有秦寨、漢寨、韓王谷、攬勝閣、臥虎坡、月季園、點將臺等景觀節點,是一處集文化體驗、休閑度假、主體餐飲等功能為一體的文化旅游體驗景區。特別是彩色稻田畫“女媧飛天”就在韓王山腳下,攬勝閣是最佳觀景平臺。
4 涉縣石崗連泉農旅產業走廊
該項目位于縣城東南10公里處,緊鄰涉林路、清漳河、韓王九寨景區。項目以打造集觀光旅游、產業發展為一體的特色小鎮為目標,將連泉村獨特的山水田園景觀與鱘魚、小龍蝦、多肉植物、金錢石等特色產業融為一體,打造“環形水景畫卷”。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接納游客上萬人次,產業年總產值可達1000萬元以上,提供上千個就業崗位,帶動全域旅游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5 涉縣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
該項目位于赤岸村中央,由下院、上院、后院、司令部伙房、識字班等9個具有冀西南民居風格的四合院組成,是集一二九師司令部、太行軍區司令部、太行區黨委、晉冀魯豫中央局、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和劉鄧舊居等于一體的革命舊址,為當年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司令部舊址所在地“連心巷”,依托一二九師紀念館,盤活利用農村閑置農房和宅基地,豐富舊址博覽、情景故事體驗、軍需生產體驗、紅色文創、主題餐飲、特色民宿六類業態,形成“游在景區、食住鄉村”的發展新格局。
6 涉縣赤岸公園
該項目位于八路軍一二九師紀念館的中心位置,是一二九師紀念館的新建地標建筑。項目以“九千將士進涉縣,軍民齊心戰六載,三十萬大軍出太行”為主題,建設一二九師革命先烈紀念區、現場教學區、活動體驗區,旨在保留并延續一二九師紅色文脈,展現一二九師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勝利立下的不朽功勛與偉大紅色革命精神。項目將滿足日益增長的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研學實踐教育等活動需求,推動當地紅色旅游發展,促進老區經濟轉型升級。
7 涉縣媧皇宮國際露營地
該項目位于涉縣索堡鎮常樂村媧皇宮山腳下,以房車、帳篷、木屋等休閑露營設施為主,涵蓋游客服務中心、露營酒店服務及沙灘排球場、露營草地足球場、無邊游泳池、童趣戲水池、沙塑坑等游樂活動設施,配套推出生態觀光、垂釣休憩、休閑娛樂相結合的新式旅游產品。
8 涉縣八路軍一二九師陳列館
該項目為國家二級博物館,位于將軍嶺北側山坳,由序廳、5個展室、星耀太行展覽、“支前”“豐碑”組雕和其他附屬設施組成,采用回環式參觀路線,展線全長355米。該館以“太行山上”為主題,分挺進太行、鏖戰太行、情鑄太行、師出太行四部分,真實再現了八路軍一二九師一系列戰斗場景,體現了軍民團結抗日度荒的堅強決心和抗戰必勝的偉大信念,謳歌了根據地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全面展示了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建設成就。
9 武安市王坡民宿
該項目位于武安市活水鄉口上村王坡自然村舊址,毗鄰京娘湖旅游風景區。項目以“太行山居·輕奢民宿”為主題,在舊居基礎上改造了21座民宿院落,并配套戶外游泳池、無動力兒童游樂場等基礎設施,打造集生態觀光、康養度假、運動休閑、保健康復等功能于一體的太行山區特色民宿品牌。項目推動了邯鄲西部山區鄉村旅游快速發展,帶動了周邊村民返鄉創業,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增收、致富,助推鄉村振興。
10 武安市九龍山山地運動公園
該項目位于武安市正東10公里,把昔日巖土裸露、渣石遍地的廢舊礦山變成碧波蕩漾、郁郁蔥蔥的綠水青山,成為河北乃至全國礦山生態修復標桿。為豐富完善旅游業態,項目采用市場化運作模式,承辦精品體育賽事活動,發展戶外運動、休閑度假、文化體驗、運動康養等項目。
11 峰峰礦區響堂山景區
該項目位于邯鄲市峰峰礦區境內,以北響堂石窟為核心吸引物。2009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12年,晉升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響堂山石窟開鑿于東魏晚期,主體工程完成于北齊,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現保存有大小窟龕30余座,造像4300余尊,是繼北魏以來開鑿的云岡、龍門石窟之后,規模最大的北齊皇家佛教石窟群,被國內外學術界贊譽為“響堂山北齊模式”。作為第六屆河北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重點觀摩項目,改造提升了響堂山石窟數字展示中心和響堂山文創商業綜合中心。
12 磁縣溢泉湖生態康養旅游度假區
該項目位于磁縣縣城西溢泉湖風景區內(東武仕水庫周邊),項目以場地生態保護為基底,以“一廊、六景、四片”為空間格局(“一廊”指環湖綠廊;“六景”指平湖帆影、花島云天、驛泉煙樹、云閣雁舞、拂堤春曉、磁橋映月;“四片”指草、水、林、田四大景觀片區),建設集湖泊游憩、生態旅游、文化體驗、運動休閑、康療養生等多功能于一體,服務于城鄉居民和游客的環湖旅游休閑綠廊。2021年,溢泉湖綜合開發被列入河北省“十四五”規劃。
13 磁縣磁州水墨園
該項目位于磁縣城西,是河北省重點建設項目、河北省十大文化產業項目、河北省首批文化產業示范園區、邯鄲市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項目是以磁州窯文化為主題,以中國古典園林為載體,集磁州窯瓷器生產,藝術品收藏、展示、競拍,文化交流,非遺傳承,研學教育,影視拍攝,溫泉度假,生態觀光,商務會議,商業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產業園區。
14 磁縣方特國色春秋主題樂園
該項目位于河北省漳河經濟開發區,是河北省重點項目,由邯鄲市政府與華強方特集團共同打造。該項目是國內唯一以成語文化為主題的樂園,以傳統文化、成語典故與高科技手段相結合為最大特色,綜合運用聲、光、電、數字技術等領先技術,生動展現各具特色的漢語成語文化和邯鄲地域文化。全園共包含“黃粱一夢”等45個室內外主題游樂項目以及200余項休閑、景觀項目。2019年8月開園后,該園成為向全國、向世界推介邯鄲成語典故文化、邯鄲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和黃金名片。
15 永年區廣府古城景區
該項目位于永年區滏陽河畔,借助第六屆河北省旅發大會,改造提升了楊露禪故居、武禹襄故居、廣府博物館、府衙等景點,全面提升了景區基礎設施和游覽環境,著重提升了智慧景區軟件和硬件系統。同時,通過舉辦太極拳推手大會、研發以太極文化為主題的系列太極文創產品等,將廣府古城景區打造成集古城觀光、太極運動、太極養生、古城探秘、濕地休閑于一體的世界太極拳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河北省文體旅創新融合發展新樣板。
16 復興區園博園
該項目位于邯鄲市復興區西湖區域,把原來的垃圾、土渣堆放地打造成了集造園藝術、學術交流、商貿洽談等內容于一體的城市公園。園區內的復興·1957藝術街區利用特鋼1957的文化價值和文化精神符號,通過場景建構,工業文化與現代文娛產業相結合,打造集旅游、教育、休閑娛樂元素為一體的新街區、新場地。緊鄰園博園的澗溝水街,以“販賣夢想的集市”為思路規劃建設,為各類新興設計師和藝術家提供開放、多元的創作環境和交易平臺。
17 邯鄲市博物館
該項目位于邯鄲市文化藝術中心建筑西翼,館內設有“甘丹風華——邯鄲歷史文化陳列”“中國磁州窯陳列”等4個常設陳列和3個臨時展廳,全面細致展示了邯鄲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18 叢臺區回車巷歷史文化街區
該項目位于陵西大街以東、城東街以西、人民路以南、城南街以北區域,街區以清末民初的傳統冀南民居建筑風貌為主,以非遺文化、老字號為引領,以現代時尚中高端業態為補充,按照“古建為形、文化為魂、旅游為龍頭、商業為主體”的發展路徑,聯合周邊旅游資源和商圈,打造為邯鄲文化休閑體驗的“傳承街”,乃至全國知名復合型歷史文化街區。
19 太行山旅游風景道
該項目起于磁州水墨園南門,止于太行山高速口(頓井收費站),沿清漳河建設,連接太行山區的磁縣、峰峰礦區、涉縣、武安市4個縣(市、區),全長約235公里。通過風景道建設全面復興沿線紅色革命文化、女媧創世文化、太行民俗文化等,加快推進沿線美麗鄉村、鄉村驛站、指示標識、生態景觀、文化景觀、旅游配套設施及智慧化導游導覽等建設,帶動沿線15個鄉鎮、68個旅游景區、35個特色村落、39個美麗鄉村經濟發展,發展成為一條太行山水大道、文化復興大道、鄉村振興大道,打造國家級山水型風景道示范樣板和太行山旅游經濟帶。(中國文化報)(文字由李秋云、趙敏、任雨倩、范海剛整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紅色記憶小鎮
▲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
▲媧皇宮
▲ 磁縣方特園色春秋
▲九龍山山地運動公園
▲王坡民宿
▲涉縣韓王九寨山腳彩色稻田畫“女媧飛天”
▲永年區廣府古城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