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熱搜讓不少人看懵了:男子吃火鍋被熱湯燙到手,冰敷不管用,直接往傷口上糊白糖,結果第二天“滿血復活”!評論區(qū)一堆網(wǎng)友跟風:“我也試過,真的有效!”“白糖能止痛消腫!”
“其實沒有實際效果”,西安國際醫(yī)學中心醫(yī)院創(chuàng)面與瘢痕修復中心主任蘇映軍教授表示:燙傷敷白糖,風險遠大于“心理安慰”!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白糖敷燙傷,為啥有人覺得“有效”?
“糖能吸水腫,但傷口不是甜品!”
蘇教授解釋,燙傷后皮膚紅腫疼痛,白糖的顆粒會“吸走”一部分組織液,讓腫脹“看起來”消了。再加上糖本身有點抗菌性,可能讓人誤以為“消炎”了。但問題來了!
1.白糖未消毒:超市買的糖沒消毒,撒在傷口上等于“喂細菌”,尤其破皮的地方,分分鐘感染化膿。
2.糖黏傷口:清理時撕扯皮膚,二次傷害跑不了。
3.耽誤正經(jīng)治療:光靠糖止疼,可能掩蓋真實傷情,小傷拖成大問題!
說白了,這和往傷口涂牙膏、抹醬油一樣——都是“心理安慰大于實際效果”的坑人操作!
燙傷后正確急救,記住“五字訣”!
蘇教授強調(diào),燙傷處理就仨關鍵詞:沖、脫、泡、蓋、送。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 降溫——沖!脫!泡!
目的:把皮膚里的余熱散掉,減輕燒傷深度,還能止痛。
注意:如果衣服黏在傷口上,輕輕脫,或用剪刀剪開衣物,切記沖水時別硬扯!
- 保護——蓋!
千萬別涂藥膏、抹偏方(白糖、醬油、牙膏通通不行!)
- 送醫(yī)——快!
嚴重燙傷(起水皰、皮膚發(fā)白或發(fā)黑、面積超過手掌):趕緊去醫(yī)院!
特別提醒:臉、手、關節(jié)等部位燙傷,即使看著不重也建議就醫(yī),避免留疤影響功能。
別再試這些“網(wǎng)紅偏方”了!
除了敷白糖,這些“網(wǎng)紅偏方”也不要再試了!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1.涂牙膏:薄荷感“涼涼”只是假象,牙膏干結后更難清理,還刺激傷口。
2.抹醬油:黑乎乎一片,醫(yī)生連傷口都看不清,耽誤治療!
3.貼土豆片:生土豆帶細菌,敷傷口=培養(yǎng)微生物!
4.涂豬油:油膩封住熱氣,傷得更深!
預防燙傷,記住這幾招!
1.火鍋、熱湯遠離桌邊:別讓熊孩子一把打翻!
2.端熱鍋戴防燙手套:別徒手逞強。
3.洗澡先放冷水:尤其家里有老人小孩的,水溫別超40℃。
4.家用熱水壺裝上安全鎖:防好奇寶寶亂摸。
燙傷不是小事,偏方千萬別試!記住“沖水、蓋傷口、送醫(yī)院”三步走,比啥白糖醬油都靠譜。“皮膚是你一輩子的門面,別拿它當試驗田!”蘇教授最后提醒。
廣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