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商有量聚合力 健全平臺提效力
深圳政協加強委員聯系界別群眾見聞
曾經活動空間小、停車難、路面坑洼不平的深圳市羅湖區文華社區,如今面貌一新,寬敞的跑道、美觀的綠化和完善的體育設施,讓居民幸福感大為提升。變化的背后,是深圳市政協“身邊事好商量”機制的多次調研協商、持續關注。
記者在深圳采訪了解到,近年來,深圳市政協把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累計推進61場“身邊事好商量”協商活動、傾情辦好暖心事,建強管好用活242個政協委員工作站、拓展履職空間,推進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常態化、長效化。
“有商有量,拾遺補缺”
位于深圳市羅湖區的文華社區,不少住宅建于20世紀90年代,彼時少有設計地下停車位,部分居民占用消防通道停車,設施老舊、通行困難、空間逼仄等問題,有時讓人走路“難以下腳”。
深圳市政協委員、淘金山小學校長鄧少勇說,在了解到相關問題后,市政協將其納入“身邊事好商量”機制,多次進行現場調研、協調有關部門推進。
說服居民挪車、解決占用消防通道的安全隱患,聯系周邊寫字樓、商場提供夜間停車“潮汐車位”,增加老人小孩的活動空間、更好滿足居民需求……如今,社區公園綠樹成蔭,陽光透過樹葉縫隙灑落地面,老人散步下棋,媽媽推車“遛娃”,周邊青年不時拍照“打卡”。
“基層治理實踐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剛性有余、彈性不足’現象,一些‘疑難雜癥’單靠某個部門難以解決。”深圳市政協科教衛體委主任吳思康說,政協懂協商、善協商,“身邊事好商量”協商機制增加了基層治理“拾遺補缺”的“柔性力量”。
多界別、多部門、多層級,凝聚多元化協商主體。深圳市政協科教衛體委工作處處長雷蓓說,深圳城市職業學院周邊人車混雜、道路狹窄、存有風險,2024年市政協多次組織調研座談,還邀請學校、學生、周邊居民代表等利益主體,以及交警、規劃和自然資源、城管、街道等部門,矛盾風險得到化解。
走進去、請進來、聯起來,扎實做好協商調研。深圳市政協委員潘爭艷說,布瀾路是連接深圳服裝、珠寶等產業的要道,長期擁堵,市政協通過走訪、發放問卷等方式,充分了解周邊企業、社區工作站和社區居民的意見和需求,有關部門正積極推進綜合治理。
為龍華區外國語學校打造170米的校外風雨連廊,在深圳灣公園增加多個第三衛生間、母嬰室和無障礙停車位,在梅林街道社區試點引入智能化24小時廚余垃圾投放設施……
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深圳市政協已組織18場“身邊事好商量”,近年來累計推進61場“身邊事好商量”,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銜接貫通,推動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得到解決。
“健全平臺,架起橋梁”
《中共中央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提出,建立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支持地方政協根據自身實際探索開展委員聯系基層群眾工作。
近年來,深圳市政協在全市各區建設“委員工作站”,以此延伸委員履職觸角、拓展履職渠道、暢通聯系途徑。
在深圳市龍崗區政協龍城街道委員工作站,龍崗區政協委員張曉松說,龍城街道大運學校本有兩個出入口,但學校投入使用后,一個出入口與公交站存有重疊、安全隱患較大。
政協委員工作站隨后組織調研,與交警、規劃與自然資源、城管等反復溝通,從2024年3月至6月召開7次現場會,最終研究并實施了開工建設側門的方案,并最終于2024年9月投入使用,減少了安全隱患,也方便了老師學生。
界別群眾在哪里,履職工作就推進到哪里。“我們把委員工作站建在青年廣場,就是要將聯系服務青年群眾的主陣地,扎根到青年活動的主要場所。”深圳市政協委員、團深圳市委副書記饒一鳴說,共青團、青聯界別聯組委員工作站在2024年定期舉辦新業態從業青年集體生日會,組織開展“政協委員與網絡新媒體青年”面對面交流等,搭建相互交流、接收資訊、反饋問題的平臺。
“截至2025年1月,深圳已有242個‘委員工作站’,涵蓋深圳市政協32個界別,覆蓋深圳10個區及深汕特別合作區,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政協委員履職平臺體系,拓展了委員聯系服務群眾的渠道。”深圳市政協聯絡工作委副主任王外平說。
記者了解到,2024年11月深圳市政協出臺了委員工作站工作辦法,計劃開展星級委員工作站評價,探索“一站一品牌”“一站一特色”等,進一步完善工作體系,努力把委員工作站打造成為反映社情民意、聯系群眾、服務人民的好用載體。
“凝聚共識,匯集合力”
如何推動深圳加快建設?怎樣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人工智能對社會文化帶來哪些機遇與挑戰?如何讓深圳實現“公園自由”……
圍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環境等領域,立足深圳發展與改革,深圳市政協開展協商平臺“深聊會”活動,僅2024年就舉辦55場,近年來累計舉辦261場,就前瞻性問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性問題深入探討、積極建言,推進深度協商互動、促進意見充分表達、實現廣泛凝聚共識。
深圳市政協委員高潔對一場有關露營經濟的“深聊會”記憶尤深。“專家、戶外愛好者、經營主體負責人、有關部門負責人等各抒己見,但同時也碰撞了觀點,凝聚了共識,提出了建議。”高潔說,比如“鼓勵公園管理單位利用先進科技手段提供智慧導覽、智慧停車、電子導航與定位等智慧游園服務”等,就被吸納到將于2025年5月正式施行的《深圳經濟特區公園條例》。
“‘深聊會’的深,既是深圳的深,也是深度的深。”深圳市政協委員姜華說,一些話題比如城市電動車的治理,短期內可能面臨復雜情況,需要大家把觀點講出來、把問題拋出來、可行方案議出來,才能有利于抽絲剝繭、推動解決。
深圳市政協還搭建“委員議事廳”平臺,以政協委員為主體,反映界別群眾建議,廣泛凝聚共識。為推動平臺優化、資源整合,深圳市政協打造“深i政協”委員履職服務App,以“數字政協”建設拓展提案公開和線索征集功能,為聽取群眾呼聲、收集群眾意見開辟新渠道。
“在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過程中,深圳市政協的相關工作也在先行示范。”深圳市政協委員楊高宇說,隨著機制完善、平臺健全,政協委員的履職能力也在提升,更有利于密切聯系群眾、推動民生改善。
深圳市政協主席林潔說,深圳市政協將搭建更多平臺載體,不斷完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推動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工作走深走實、見行見效,為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政協力量。(記者 陳凱星 王攀 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