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三博腦科醫院在功能神經外科趙萌主任帶領下,完成一例創新性"神經改道"手術,成功幫助腦梗后偏癱患者改善恢復肢體功能。
腦梗后右臂成"斷線木偶" 六旬阿姨陷康復困境
61歲的山西患者趙阿姨,五個月前突發急性腦梗死導致嚴重右側肢體偏癱。右胳膊就像斷了線的“木偶”,手指連杯子都握不住。輾轉多地嘗試了針灸、藥物、中醫、康復等多種治療都收效甚微。
幾近絕望之際,得知
趙萌主任詳細了解了病情,并進行了肌力測試,其右上肢肌力極弱,手指完全喪失抓握能力。“這是典型的中樞性偏癱,就像電腦主機損壞,外接設備再好也無法運作,這類患者需要重建大腦與肢體的
多學科會診破局,移花接木定制神經改道方案
功能神經外科聯合神經內科、康復科、影像科等科室進行了MDT多學科會診評估,決定為患者實施“健側頸七神經移位術”。該技術通過頸部微創切口將健康側的頸七神經"搭橋"至癱瘓側,“借助"左側健康的神經,去"激活"右側癱瘓肢體,建立新的神經傳導通路。
"就像在斷頭路上架起高架橋,讓健康大腦的指令繞道送達癱瘓肢體。"趙萌主任用通俗比喻解釋,手術無需開顱,通過直徑僅4毫米的頸部切口,在顯微鏡下完成比頭發絲還細的神經吻合。術后健康大腦可同時控制雙側上肢,結合康復訓練實現功能重建,可同時改善運動功能、感覺功能、降低肌張力。聽了趙主任的介紹,趙阿姨一家也對此方案非常認同和信任。
神奇的"神經搭橋":借健康神經喚醒癱瘓肢體
在術前,神經內科對趙阿姨進行了精準的二級預防治療,將血壓精準控制。手術當天,醫療團隊在神經電生理監測護航下,精準完成神經改道。找到比頭發絲還要細的頸7神經根,進行分離,在顯微鏡下將健側的頸七神經根與患側的頸七神經精準吻合,使得患側上肢與健側大腦半球建立聯系。“如同為癱瘓肢體搭建一座“信息高架橋”讓健康大腦的指令直達休眠的神經末梢,結合訓練可使健側大腦支配雙側上肢。”趙萌主任用簡單的比喻詮釋復雜的手術原理。
術后,趙阿姨原有正常的左側肢體未受到任何影響。術后第7天,趙阿姨原本完全僵硬的右手已能完成抓握動作,上肢肌力提升??粗匦?quot;活過來"的右手,趙阿姨激動落淚:“謝謝趙主任,主任不僅技術高超,還特別用心、負責,我的人生再次看到了希望”!
專家提醒:抓住黃金康復期,讓癱瘓肢體“重啟生機”
趙萌主任介紹:
趙萌
專業特長:擅長腦損傷后偏癱、腦癱、截癱、植物人促醒等神經調控治療;帕金森、震顫、梅杰綜合征、抽動穢語綜合征等神經調控治療;癲癇及癲癇合并抑郁、強迫等精神障礙的綜合評估及外科治療;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及功能區腫瘤的外科治療。
鄭小菊
主治醫師,曾在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進修學習癲癇定位診斷及腦電圖診斷技術。
專業擅長:癲癇、癲癇術前評估、帕金森病、面神經炎、腦炎、腦卒中及各種頭痛、頭暈的診斷與治療。
廣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