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7日電 《參考消息》17日刊登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文章《隨著經濟恐慌到來,消費者和企業發出求救信號》。報道摘要如下:
美國政府接二連三的關稅政策變化讓美國消費者開始“感到恐慌”,對經濟感到悲觀。
丹·阿姆斯特朗是美國馬薩諸塞州布倫特里一名大樓管理員和兼職保安。大約三周前,當裁員和物價上漲開始成為他和一些朋友、同事間的主要話題時,阿姆斯特朗開始感到害怕。這些同事和朋友以前從未說起這個話題。現在,他們開始就哪里可以買到最便宜的冷凍食品和汽油交換信息。
為了省錢,63歲的阿姆斯特朗決定不讓女兒參加高中班級的西班牙之旅。這名單親父親還減少了購買新衣服和點外賣的開支。“對我們而言,未來幾年的前景看起來越來越黯淡。我們正在削減幾乎所有不必要的開支。”他說。
68歲的蘇雷什·馬利卡爾瓊在看到自己退休賬戶里的資金與股市一起下跌后,決定推遲購買新車。幾周前,他注冊了新的預算編制應用程序,開始更仔細地審視自己的開支。
“我在這個國家生活了42年,從未見過這般光景。1月,一切都很好,然后突然之間,天崩地裂。”馬利卡爾瓊說。
美國消費者的悲觀情緒開始在關鍵數據中顯現。美國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從上月的64.7暴跌至3月中旬的57.9。美國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在截至3月8日的7天里,消費者信用卡和借記卡支出較上年同期增加2%,但在航空出行方面的支出下降7.1%,在家居裝修方面的支出下降2.7%。
“消費者推動著美國經濟。消費者走到哪里,經濟就走到哪里,”美國外交關系協會經濟學家、高級研究員麗貝卡·帕特森說,“消費者首先削減的是‘可有可無’的商品和高價商品(開支)。對于食品等必需品,他們可能會轉向價格更低的品牌。”
從休閑服裝到奢侈品,從酒類到日常必需品,生產各種產品的公司都發出了美國消費者需求放緩的預警。沃爾瑪首席執行官道格·麥克米利恩2月底在芝加哥經濟俱樂部說,感受到預算壓力的消費者正表現出“壓力行為”。“我們對此感到擔憂。你可以看到,人們的錢在月底前就花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