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緊固件國家標準目錄》中,涵蓋的產品分12個大類、289個小類、3萬多個規格型號,應用廣泛、無處不在,小到眼鏡、鐘表,大到飛機、船舶,精密如儀器、儀表,宏大像鐵路、橋梁,因此被稱為“工業之米”,地位關鍵。在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以臨洺關鎮為核心的這一區域,是全國最大的緊固件生產銷售集散地,號稱“中國緊固件之都”。其在緊固件領域的發展歷程充滿了奮斗、變革與突破,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深刻的啟示。
永年區緊固件產業起步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生產隊的副業探索,憑借螺絲生產門檻低等優勢,在農閑鐵匠們的錘煉下萌芽。這一時期,是產業發展的原始積累階段,體現了勞動人民對機會的敏銳捕捉和勤勞致富的質樸追求。改革開放后,家庭作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從手工打制到擺攤叫賣,市場活力被進一步激發,“家家搞生產、戶戶出老板” 的景象展現出民眾創業的熱情和積極性,奠定了產業的群眾基礎和規模雛形。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當浙江等地的 “高精尖” 螺絲崛起,永年區的緊固件產業面臨嚴峻挑戰。工藝落后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但永年人沒有退縮,2017年開始的產業整治升級行動,堪稱一場浴火重生的變革。通過建設產業園區,實現集中生產與治污,引進智能生產線,推動生產過程自動化和智能化,讓永年緊固件產業重煥生機,向中高端市場大步邁進,徹底告別了過去論斤賣的粗放模式,邁向論顆賣且掙外幣的高附加值時代。
這一轉變不僅是產品的升級,更是產業鏈的完善與延伸。如今,永年區形成了從原材料到生產加工、表面處理、包裝,再到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物流運輸的完整產業鏈,產業集群效應顯著,帶動大量人員就業,成為地方經濟的支柱產業,并獲得 “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的殊榮。國際采購大會的成功舉辦以及海外訂單的增長,進一步彰顯了其在全球緊固件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永年區緊固件產業的發展歷程,是一部鮮活的產業升級教材。它啟示我們,傳統產業并非沒有出路,只要敢于面對自身短板,積極求變創新,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工藝水平,完善產業鏈條,加強品牌建設與市場拓展,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圍而出,實現從傳統到現代、從低端到高端、從國內到國際的跨越發展,持續 “擰” 出更大的經濟價值和發展空間。(劉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