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市公安局江北區分局刑偵支隊刑事技術大隊,有一位現實版的“DNA法證先鋒”叫寧淑華。她癡迷于法醫DNA檢測警務技術研究,自2010年以來,寧淑華共參與DNA檢驗6000余次,通過DNA直接比對鎖定犯罪嫌疑人600余人。在2016年舉行的全國公安機關改革創新大賽中,寧淑華主創的“磁珠吸附精斑快速檢測法”獲得金獎。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寧淑華的工作實景,看看法醫這個在外人看來略顯神秘的職業普通的一天。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江北區公安分局的DNA實驗室所在的辦公樓沒有安裝電梯,每天早晨,寧淑華都會爬七層樓來到實驗室。在這個滿目潔白的空間里,寧淑華將開啟一整天的工作。新華網 李林娟攝
熟練地穿上白大褂,帶上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整套動作一氣呵成。這已經是寧淑華擔任法醫DNA檢測工作的第10個年頭。新華網 李林娟攝
一切準備就緒,寧淑華進入微量樣品前處理室,開始整理警察從案件現場采集回的物證。這些物證可能是案件相關人的毛發、牙刷、小刀、繩索……或其他任何被目標人物接觸過的物件。隨后,寧淑華將這些檢材通過檢、擦、刮的方式提取到試管里。新華網 李林娟攝
根據檢材的情況,寧淑華來到試劑配置室為下一步DNA檢測調配相應的實驗試劑。試劑的配置因檢材而異,不盡相同。經過反復調試后,寧淑華將生物檢材中的DNA提取出來。新華網 李林娟攝
或許其他職業的工作者也會在辦公室擺上一臺小冰箱,里面裝著牛奶便當,或是一些防暑解渴的飲料。而一打開寧淑華辦公室內的冰箱,里面滿是五顏六色的容器,裝著各種各樣的試劑與樣本。里面承載了大量案件的關鍵信息,甚至可能影響一些人的一生。新華網 李林娟攝
匆匆吃完午飯,寧淑華沒有時間休息,回到實驗室的她,再次換上裝備進行消毒,又投入到了DNA檢驗中。她將提取出來的DNA樣本小心翼翼地進行微量擴增(即復制、放大),以達到之后多次進行檢測的目的。新華網 李林娟攝
隨后,寧淑華來到微量電泳室,將DNA樣本放入設備中。這是DNA檢驗的最后一步,通過設備檢驗,能得到下圖電腦屏幕顯示的DNA六色熒光圖,憑借此圖便可鎖定案件目標人員。新華網 李林娟攝
進行到這一步,寧淑華和同事的臉上終于露出疲憊卻又欣慰的笑容。通過他們的努力,又一個案件即將被偵破。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轉眼已到下班時間,寧淑華未著急離開?;氐睫k公室,她開始總結這一天在實驗中發現的問題,有時會翻開一本已經有些破舊的《法醫DNA分型專論》查閱類似情況。新華網 李林娟攝
不知不覺,天色有些暗了,寧淑華在進行一天中最后的記錄工作,她通過專業符號,將一整天的檢驗對象及結果一一記錄在案,密密麻麻地已經寫了厚厚一本。這些字符,或許外行人看不明白,但卻記載著一個又一個至關重要的案件,一次又一次反復嘗試的檢驗,還有寧淑華一年又一年的青春。這就是法醫寧淑華的“十二時辰”,或許看起來只是普通的上班下班,但這里的一件件物證,一瓶瓶試劑,一盒盒樣本,一份份檢驗報告都在訴說著她十年如一日所投入的這項事業,是如此的不平凡。新華網 李林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