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9月28日電(記者趙久龍)記者28日從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獲悉,2016-2018年,南京法院共受理各類P2P網絡借貸糾紛案件1806件,標的總額達3.99億元。審結各類P2P網絡借貸糾紛案件1669件,結案率達92.41%。
據南京市中院金融借貸審判庭副庭長張晗慶介紹,南京法院審理的P2P網絡借貸糾紛案件的類型較多,主要有合同糾紛、借款合同糾紛、民間借貸糾紛、保證合同糾紛、居間合同糾紛、服務合同糾紛、委托理財合同糾紛等。其中,合同糾紛占比52.10%,民間借貸糾紛占比26.41%。
綜合相關案件分析,當前P2P案件呈現四大特點。一是債權人主導地位弱化,網絡借貸平臺作用凸顯。二是群體性糾紛和系列案件較多,“規模訴訟”特點突出。三是“嵌套結構”層出不窮,電子證據認證困難,本金、利息、中介費用以及其他費用邊界模糊,加上“套路貸”、虛假訴訟等情況存在,使得查明案件事實、適用法律規范的難度加大。四是刑民交叉案件多,執行難度大。
法官提醒,P2P網絡借貸已成為一種新型借貸方式,廣大群眾要擦亮眼睛,提高安全意識,防范P2P網絡借貸風險。投資之前,認真審查網絡借貸平臺資質,選擇正規、有保障的網絡借貸平臺,認真審閱電子合同內容。同時,選擇正規的貸款機構,注意核查貸款機構工作人員身份,小心“套路貸”陷阱。
此外,P2P平臺如未盡到對借款人身份真實性的核查義務,放任借款人利用平臺發布虛假借款信息,向不特定多數人募集資金,同樣涉嫌觸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