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2月19日電(記者馬劍)擁有悠久歷史的紹興黃酒遭遇了“李鬼”。浙江紹興警方18日通報一起假冒注冊商標、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一條橫跨江蘇、浙江兩省的假冒紹興黃酒產業鏈被打掉,累計涉案3000余萬元。
11月,紹興市公安局越城區分局民警走訪紹興市黃酒行業協會時了解到,近期江蘇等地市場上陸續有打著“紹興老酒”“紹興酒”“紹興黃酒”等注冊商標、價格低廉且勾兌明顯的紹興黃酒出現,侵犯了紹興黃酒原產地保護商標,給紹興黃酒的聲譽帶來極大負面影響。
了解情況后,紹興市、區兩級公安機關會同紹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成立聯合專案組,開展全面偵查。初步查明,江蘇海門籍張某某、上海浦東籍孫某某等人有制假售假嫌疑,并找到了其位于江蘇海門的制假窩點。通過循線追蹤,一條集產、儲、銷為一體,橫跨江蘇、浙江兩省的假冒紹興黃酒產業鏈浮出水面。
12月12日凌晨,警方趕赴江蘇海門等地進行集中收網,一舉搗毀制假企業1家,查獲制造假冒注冊商標標識企業3家,同時查獲售假窩點11處,抓獲制假售假人員25名,當場扣押假冒“紹興老酒”注冊商標產品成品5100余箱、包裝半成品1800余箱、瓶裝假酒5萬余瓶、散裝假酒近6噸,扣押制假原材料近50噸,已印制的假冒“紹興老酒”注冊商標標識15萬余件。
經查,自2014年以來,犯罪嫌疑人張某某伙同孫某某以非法獲取暴利為目的,合謀生產劣質勾兌酒冒充紹興黃酒用于銷售。期間,張、孫二人還特意趕到紹興注冊兩家空殼公司,用于掩飾其異地生產、異地銷售的非法目的,并大肆制作印有“紹興老酒”“紹興酒”注冊商標的包裝盒,雇傭人員對外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