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集電視專題片《國家監察》,12日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第一集《擘畫藍圖》。該集展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長治久安,謀劃、領導、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構建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的生動實踐和顯著成效。
2018年2月底,省、市、縣三級監察委員會全部完成組建;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決定成立國家監察委員會。
(2018年3月23日新聞聯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23日揭牌,舉行新任國家監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宣誓儀式。
至此,國家、省、市、縣四級監委全部組建掛牌,這是改革開放40年來政治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標志性成果之一。在黨的統一領導下,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和紀檢監察機構改革相互配套、一體推進,紀委監委合署辦公,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履行紀檢監察雙重職責,本質上是黨的工作機構,是實現黨和國家自我監督的政治機關。
劉碩(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辦公廳副主任):黨中央對國家監察制度作出的頂層設計,就是要推進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的全覆蓋,構建起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
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黨內監督是第一位的,國家監察是黨內監督的延伸和拓展。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貫通起來,形成嚴密有效的監督網,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幸福。
國家監察委員會掛牌不到10天,貴州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長王曉光被采取留置措施,他成為監察法出臺后首名被查的中管干部。
王曉光(貴州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長):那時候已經免了我的常委,已經免職了,我就知道已經正式啟動調查了。我就跟他們說,怎么來回答組織的調查,這個是有串供的行為。
王曉光,貴州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長。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掌握王曉光的問題線索時,正是十九大召開前夕,各省區市黨委正在進行換屆選舉。按照程序,組織部門在進行干部選拔任用時,要征求紀委意見,深入了解黨員干部的黨風廉政情況。
王衡(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十監督檢查室副主任):我們也據此嚴格把關,向組織部門提出了王曉光不適宜擔任黨的十九大代表,不再適宜擔任貴州省委常委這樣一個廉政回復意見。王曉光被取消了十九大代表資格之后,他自己是非常緊張的,然后就開始了一系列設防堵漏這樣一些行動。
暗號、接頭、密談,這種影視劇里的情節,在王曉光身上真實發生了。感覺到自己可能被調查之后,他和涉案人約定,把公園作為碰頭地點之一,并買了專用電話號碼,商定了暗號秘密聯系。
王曉光:我就跟他們講,約好每個禮拜,周二或者是周三,我們在幾點鐘在公園里面見面,就是走路嘛,以這種散步的形式在一起碰一碰。如果有什么變化我就會給他們發短信,改地點、改時間。買的一個號,這樣的話就是來家、到這個公園、到球館,說了一個就是家、球、園三個字。
王曉光還著手轉移和銷毀贓物。被留置后,在他家中發現有一間房子堆滿了茅臺酒,數量達四千多瓶。而事實上,在聽到風聲后,王曉光已經處理掉了一批價格最貴的年份酒。
王曉光:是這樣把那個箱子撕掉,把盒子撕掉,有的酒我就干脆把它倒在壇子里面,我就自己知道是年份酒就行了。
夏曉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法規室副主任):這樣他還覺得不安全,又把這些已經倒到壇子里的年份酒又分批倒入了自己家里的下水道。看到他彎著腰在衛生間里倒這些酒,他的妻子感嘆,扔也扔不掉,喝也喝不了,送也送不完,倒也倒不盡,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除串供銷贓以外,為防備日后被調查,王曉光多年來早就采取了許多隱蔽手段。
夏曉東:瞞天過海,以合辦公司的名義,以經營分紅的名義獲利,以售酒的方式,還有就是本人不出面,由親屬出面,鉆制度的空子,做防調查的這些準備。
王曉光違紀違法行為中有一項是內幕交易,和他關系密切的企業主違規操縱所控制公司的股票價格,提前告知他內幕消息,而他則以所謂“借款”名義找企業主拿來本金入市,盈利后返還。經查,王曉光股市交易額達4.9億元,盈利達1.6 億元,資金和交易都是掛在多個親戚朋友賬戶名下。
王曉光:一開始我就有一個設計的,因為我作為一個領導干部,上億的資金在你的賬戶上,顯然這個就容易被監管了。都是用的親戚、朋友的賬戶,他們的賬戶在買,你監管也監管不了。
這些對抗手段給辦案增加了難度,而作為首次適用監察法的中管干部留置第一案,本身就面臨著不少新挑戰。監察法對于證據的標準、合法性作了詳細規定,也對監察機關的調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證據要經得起檢察和審判機關的審查。
王衡:現在我們是“直通”的模式,對違紀的作出黨紀政務處理,那么對職務犯罪的我們直接移送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所以說在這個過程當中,措施使用、證據的固定必須強化法治思維,必須按照刑事審判的標準來固定我們的證據。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推進反腐敗斗爭規范化、法治化。黨中央堅持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相統一,將監察體制改革的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并陸續制定一系列監察法配套法律制度。
《監察法》規定,監察機關在調查過程中,可以采取談話、訊問、詢問、查詢、凍結、調取、查封、扣押、搜查、勘驗檢查、鑒定、留置等措施,同時對使用這些權限和措施規定了嚴格的適用條件和審批程序。調查人員一方面通過針對性強的訊問,結合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使王曉光的防線慢慢動搖;另一方面對已掌握的多條問題線索,展開多方調查。
夏曉東:他既有涉紀的,又有涉罪的。涉罪的里面,既有國家監委的監察調查,又有公安機關的犯罪偵查,所以他這個等于是,我給他說是全流程、全要素的進行監察調查。
“全流程、全要素”辦案,就是指一個案件走了紀委監委審查調查的全部流程,使用了監察法規定的各項調查措施。通過大量深入扎實的工作,案件終于取得了突破。
夏曉東:最早認的就是內幕交易,因為內幕交易是有痕跡的,他不可否認,他最早認的是這個。
雖然王曉光層層設防,避重就輕,但當專案組將他參與內幕交易的扎實證據擺在他面前時,他不得不承認了這方面的犯罪事實。
王曉光:我發自內心地向黨中央知錯、認錯、悔錯……
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同步貫通,違紀違法一起查,既查實了王曉光貪污、受賄、內幕交易的違法行為,也查實了他的多種違紀問題。
王衡:王曉光調任遵義的書記之后,他就自己設計了圖紙,整個的一層給他進行了裝修,辦公的地方,也有客廳、臥室、廚房、衣帽間,還有健身房等等吧,總共有15間房子,有610多平方米,花了160多萬元。
2018年9月,王曉光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其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王曉光:服從判決,不上訴。
夏曉東:王曉光專案認定的犯罪事實和調取的證據材料,經受了檢察機關移送審查、公訴和審判機關的檢驗和審核,法庭都予以認可,所以說作為監察調查的首戰,王曉光專案的審查調查工作是成功的。
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不僅要查辦案件,更要從案件中發現管理漏洞,不斷完善制度。王曉光案到此結束了,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的相關工作并沒有止步,而是抓住從中發現的問題線索,深入治理“茅臺亂象”,在全國深入開展利用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問題專項治理,鞏固辦案成果、推動標本兼治。
夏曉東:2009年茅臺酒價格一路高漲,非常緊俏,王曉光也動了借酒生財的這個念頭,他通過時任茅臺集團總經理袁仁國等人先后為家人和他的親屬獲取了4家茅臺酒特許專賣店經營權。
7年來,4家專賣店共獲得131.48噸的茅臺酒定額指標,獲利4000多萬元。此外,王曉光還假借61家單位名義,找袁仁國又批得不少額外指標倒賣獲利。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研判,這不僅反映了茅臺集團部分領導干部也涉嫌違紀違法,更反映出了圍繞茅臺酒的種種亂象,就此向黨中央提交了專題調研報告。黨中央要求嚴肅整治領導干部利用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問題。
【袁仁國庭審紀實同期】
公訴人:起訴書指控你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了利益是否屬實?
袁仁國(茅臺集團原黨委副書記董事長):屬實。
公訴人:起訴指控你利用職務便利直接或者是通過特定關系人收受了31個人的財物,一共折合人民幣11298萬余元是否屬實?
袁仁國:屬實。
袁仁國,茅臺集團原黨委副書記、董事長。袁仁國在茅臺集團40多年,從一名釀酒車間工人一步步成為一把手,隨著職務的提升,他開始利用手中權力違規批專賣店、批“后門酒”,謀取巨額私利,最終走向違法犯罪。
劉勃(貴州省紀委監委專案組工作人員):袁仁國每年預留了一定量的酒,就是計劃外批酒,那么這樣本身就在制度安排上他就造成了一種權力的尋租空間。
袁仁國一方面把茅臺經營權作為搞政治攀附、撈政治資本的工具,違規為甘肅省委原書記王三運,貴州省原副省長王曉光等人及其親屬辦理茅臺酒經營權并增加配額指標;另一方面也大肆謀取私利。自2004年以來,僅袁仁國妻子和兒女違規經營茅臺酒就獲利2.3億余元。一大批經銷商、供應商千方百計和袁仁國拉關系、搭人脈,大搞利益輸送,袁仁國辦公室外的走廊,曾經每天門庭若市。
袁仁國:那個時候想拼命接近我的人很多,起碼一天找我的起碼有四五十個人。
劉勃:有個經銷商為了討好袁仁國,他送給袁仁國一個定制的5公斤的金鼎,然后上面還刻了一句詩,這句詩是清朝的貴州的一個詩人寫的,里面有一句就是“酒冠黔人國”,當然這里面的“人”是人民的人,但是給他做金鼎的,把這個“人”就換成了袁仁國的后面兩個字,“酒冠黔仁國”,袁仁國的“仁國”兩個字,來討好他。
稀缺特殊資源的審批權,成為“茅臺亂象”的重要根源。袁仁國執掌茅臺集團多年,用他自己的話說,既是“茅臺亂象”的制造者、帶頭者,也是參與者、獲益者。
袁仁國:我知罪、認罪、悔罪,我希望通過我的事情對茅臺集團的整改提供一些制度上的反思,從制度上鏟除腐敗的土壤。
貴州省委堅決貫徹黨中央指示,對茅臺亂象進行專項整治,截至2019年9月底,已查處相關問題291起,處理282人,其中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機關47人。針對“審批權”這個關鍵風險點,貴州省出臺一系列整治措施,對現有專賣店、經銷商進行全面排查,至今已取消500多家通過走后門獲取經營權的專賣店,并決定今后不再新增專賣店。同時,徹底取消批條零售,從制度上消除權力尋租空間。
卓瑪才讓(貴州茅臺集團紀委書記省監委派駐監察專員):茅臺出現這么多問題,就是因為我們監督缺失,這是一個最重要的方面。從整個(茅臺集團)黨委這個層面上對紀委的重視不夠,也不愿意讓紀委去履行職責,確實這是個最大的問題。
2019年8月8日,貴州省監委駐茅臺集團監察專員辦公室掛牌成立,和集團紀委合署辦公,進一步強化了省紀委監委對茅臺集團紀檢監察工作的領導,增強了相對獨立性和權威性。
卓瑪才讓:一個就是對所有行使公權力人員監督要做到全覆蓋,一個就是做實做細日常監督,把信訪問題線索的處置做到更加精準,讓監督的效果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