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4月20日電(記者于力、高爽)“感謝馬警官,您可真是神探!”4月初,顧女士在丹東乘坐出租車時遺失手機。當地民警馬治國幾經周折,最終幫她“鎖定”這輛出租車,并在車門夾縫中找到這部處于靜音狀態的手機。
馬治國是丹東市公安局交通分局治安大隊的一名民警。近年來,來丹東的游客日漸增多,經常有游客將物品遺忘在出租車上——漸漸地,幫助群眾尋找遺失物品變成他的“分內事”。
2019年7月,來丹東出差的湖南人周某乘坐出租車時遺失手機,找到出租車司機后,司機否認撿到。馬治國耐心地做思想工作,最終司機承認撿到手機,但因害怕追責把手機扔到了出城送客的路上。馬治國立即驅車幾十公里趕到手機遺失地,最終在路邊花壇里找到手機。
找尋失物是件“技術活”,通常經過問詢幾句話,馬治國就能判斷對方是否撿拾到失物。而對想將失物據為己有的人,他也有妙招。
春節前,在丹東打工的王女士回吉林參加女兒婚禮。乘坐高鐵到吉林后,才想起裝有價值10萬余元金銀首飾的行李箱遺落在丹東出租車后備箱內。
接到求助后,已經下班的馬治國一邊安慰失主,一邊聯系車主和司機。但司機到分局后拒不承認撿拾到失物,因視頻監控角度等原因,也沒有直接證據能證明失物遺落在車上。
通過問詢,馬治國了解到司機即將結婚的細節,便對其女友曉以利害,最終司機認錯將行李箱交出。
工作之余,馬治國經常思考如何破解失物找尋難、招領難、返還率低等難題。2019年8月,在丹東市公安局支持下,交通分局失物招領中心掛牌成立,馬治國帶領3名輔警專門負責此項工作。
2019年,馬治國團隊幫助群眾找回遺失物品760余件,其中手機200部、各類證件340件、其他物品220余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80余萬元。“尋物工作要細心、耐心,更要將心比心、講良心,群眾滿意和游客理解就是我們工作的標準和要求。”馬治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