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
三十六個月、
一百五十六個星期、
一千一百個日夜……
三年之前,2018年1月,
黨中央做出掃黑除惡專項斗爭
這一重大決策,令出如山。
三年之中,
掃黑鐵軍,聞令而動,
不畏艱難,全力鏖戰,
他們交出了一張經得起
國家、人民、歷史檢驗的成績單,
維護了社會穩定。
三年之后,
黑惡勢力得到有效鏟除,
彰顯了法治威嚴;
涉黑涉惡腐敗得到全面遏制,
鞏固了執政根基。
2021年3月29日,
參加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
總結表彰大會的代表們受到
習近平總書記的接見、問候和祝賀。
他們是英雄,
他們的名字應該為人知曉,
他們的功績應當與時閃耀。
今天,這些英雄,
走進特別節目
《致敬掃黑英雄》的演播現場,
講述在鏖戰黑惡勢力的歷程中,
不為人知的故事——
1
一桿秤的血債:
職責所在,義無反顧
一桿秤,
在《致敬掃黑英雄》現場無聲而立,
無形地稱出百姓信任的重量和
對法治的信心。
為了向百姓宣示黨中央
堅如磐石的掃黑決心,
把盤踞30年、洗白身份的
黃鴻發緝拿歸案,
專案組用攬金大廈爆破的一聲巨響,
震懾了罪惡,取信了民心,
實名舉報的人來了,
配合取證的人到了,
收網行動開始了,
2019年1月6日深夜,
海南省公安廳調集1200多名警力
在昌江展開集中抓捕,
170名涉案犯罪嫌疑人當場落網,
在查詢黃鴻發是否落網
沒見信息回復的一分鐘里,
嚴樹勛警官真實體驗到
時間漫長的焦灼感。
廂式貨車將小山一樣高的罪行卷宗
送到檢察院時,
徐賀檢察官才切實看見
什么是罪惡如山。
三個月的時間,
他必須與七十八位同事
一起完成閱卷、提審、
適用認罪認罰、
審查起訴的全部準備,
必須把一千多冊的案卷
濃縮成五本不足百頁的起訴書……
符揚法官與五十多位法官同事,
在五個合議庭上
創下了連開20多天庭審的紀錄。
他們深知沒有條件可講,
必須依法辦成鐵案,
讓罪行得到懲罰、
讓血債得以償還。
2
一根溫度計的冷暖:
依靠百姓,為人民而戰
2016年冬天,
三個小區被無故停止供暖,
幾百名居民在戶外零下30度的氣溫下
圍堵了呼蘭河大橋。
與居民同樣冰冷的是整個呼蘭區,
城市的重要市政設施都被
一家名為“億興”的集團壟斷,
“億興”的幕后又是何人在操控?
操控者是以于文波為首的黑惡勢力。
當掃黑除惡全面展開,
于文波對民眾一次次觸目驚心的傷害,
讓辦案的張健警官面對百姓,
立下了不拿下于文波
就不穿這身警服的誓言。
張健與戰友們
依靠百姓提供的各種線索,
廣泛深入收集于文波的黑惡罪行,
最終將他繩之以法。
在接受審訊的幾個月里,
于文波面對法庭審判始終回答:
不清楚、我不知道,
矢口否認所有罪行。
高峰、畢同春法官沒有氣餒,
而是針對性地選擇對罪名少、
罪責輕的被告人先行庭審的策略,
果然這圍點打援、再擊重點收到奇效,
在有力的證據面前,于文波最終認罪伏法,
很多改變也在當地悄然發生。
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
就要防范和糾正什么。
這是掃黑除惡的重點所在。
在這個重點的背后
是執法者讓法治成為
罪惡者最深畏懼的強硬決心。
3
一塊黑板上的悲憤:
還社會以法治信心
一個曾經被執行為死刑的罪犯,
時隔21年又在社會上為非作歹。
孫小果案在社會上引起一片輿論嘩然,
背后到底隱藏著怎樣的內幕,
有著怎樣的保護傘……
后鋒法官、張維婷檢察官、
蔣彪警官現場講述,
孫小果和他背后的保護傘
是如何通過弄虛作假的運作,
死刑到最終,
變成減刑到12年零5個月……
不漏一案、不漏一罪、不漏一人,
讓該死的罪犯受到刑法嚴懲,
讓審判依法合規,
讓人民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
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成為孫小果案依法查辦的關鍵。
面對惡貫滿盈的孫小果,
他們憑著正義必將戰勝邪惡的信念,
一次一次直面較量,
一遍一遍艱難取證,
一點一點查實鐵證,
“打傘破網”,終于把孫小果
從窮兇極惡打回到恐懼膽怯的原形。
2020年2月20日,
最高人民法院下達執行死刑命令,
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
對孫小果依法執行死刑。
4
一張照片的變化:
給百姓正義的交代
村支書打警察,
一段轟動網絡的視頻,
揭開“北霸天”葛七寶
涉黑犯罪的冰山一角。
葛七寶案的辦案執法者
胡瀟、蔡戰軍、李云峰、溫鴻沛
在節目現場,
講述了案件背后的故事。
葛七寶“北霸天”惡名的背后
是他靠著黑惡手段
竊取北辰村基層政權的發家史。
從打傷競選者當上村黨支部書記開始,
葛七寶通過非法買賣,
“黑金”開道,賄選人大代表,
同時又腐蝕國家工作人員充當保護傘,
驕橫跋扈,為害一方。
鄉村是中國社會的重要基礎,
推動鄉村振興,
更需要法治安定的氛圍環境。
法條昭昭,絕不容所謂
“南霸天”“北霸天”的肆意妄為。
在民眾的舉報下,
葛七寶被捕到案,
在搜查辦公室時,
桌上還放著正在閱讀的《刑法》。
葛七寶是感覺到掃黑除惡的法治壓力,
想用鉆法律空隙的辦法
逃避法律的制裁,
還與同伙備好了一套
攻守同盟的說辭……
審訊中的多次交鋒,
執法者敏銳發現了葛七寶的軟肋,
對此緊抓不放,
讓他在特定氛圍中
深受觸動,淚流滿面,
主動要求馬上安排人記錄罪行,
徹底認罪伏法。
經過八個多月的偵辦,
村霸、村惡的典型葛七寶涉黑一案,
全部偵查終結,
單是判決書就多達575頁、
31萬多字,
涵蓋葛七寶黑社會組織涉及的
55宗犯罪事實,
由此完成了公正的判決,
給了百姓一個正義的交代。
5
兩份審訊筆錄的對比:
讓人民法治實至名歸
2018年7月21日,
一場跨三省四市的收網行動
讓一個黑社會性質組織20余名骨干
被緝拿歸案。
這個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為首者,
竟然是當地的一位公安局副局長白波。
一名緝毒警出身的公安局長,
成為了階下囚,
執法者們該如何應對
這個經驗豐富的對手?
審訊開始之后,
白波采用靜默以對的方式,
拒不開口,對抗審訊,
從連續200多天的零口供對峙
到最終的有罪供述,
這中間心理較量的艱辛
可能只有劉光輝警官心知肚明。
這一天,透過監控室屏幕
他看到白波反復在唱《從頭再來》,
發現他流淚失控了,
劉光輝當時心里一震,
大聲喊道“好,他扛不住了”。
隨之迅速調整審訊策略,
對白波發起新一輪的心理攻勢,
順利獲取了白波供述的全部罪行。
在與白波靜默對峙的同時,
紀委監委特別設立了
“雙專班”工作機制,
對應的審查一點也沒有暫停。
身為專班成員的李巖在節目現場,
揭秘了通過對白波的審訊
讓另一個多達40多人的
黑惡勢力團伙覆滅的故事。
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害群之馬,
更不允許有漏網之魚。
白波案,讓更多人認識到
害群之馬對當地政治生態的嚴重破壞,
認清這種黑白通吃、
傘黑一體的極端危害。
唯有肅清,才能讓人民賦予的權力
掌握在人民的執法者手中,
讓人民法治實至名歸。
6
一沓發黃的舉報信:
這個世界值得
一宗16年前的失蹤案,
引發了社會極度的關切。
在16年間的等待中,
被害人鄧世平的家人經歷著
親人失蹤的污名和煎熬,
但他們從未放棄希望,
從未放棄申訴,
也因此保存了一家三代寫下的
一沓發黃的舉報信,
老人相信法治的光一定會照見罪行,
孩子相信法律會還自己父親
一個公平正義,
他們相信真相總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當中央掃黑除惡
第16督導組進駐湖南,
鄧世平的女兒鄧鈴重拾希望,
含淚又寫下一封舉報信。
在中央督察組的有力推動下,
案件重啟調查。
然而,證據滅失、證人離世,
一天一夜的挖掘竟然毫無發現。
在劉瑾瑜、肖典文、舒野
這樣的掃黑英雄的共同努力下,
曾經的罪惡被一層層揭開,
真相終于浮出水面。
鄧世平的墓碑上,
刻著生前最喜歡的一段話:
“這個世界值得稱贊嗎?
我們要冷靜的思考。”
下葬那天,鄧鈴在墓前站了好久,
她想告訴父親:這個世界,值得……
7
第二戰場:
高墻內的堅守
監獄是司法系統中最重要
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環節。
罪犯伏法,監獄服刑,
厚實的高墻,隔絕了外面的世界。
在這樣的高墻之內,
同樣有著與黑惡勢力較量斗爭的
靜水深流、驚心艱險。
在受表彰的掃黑英雄群體中,
就有監獄系統的兩位代表:
來自江蘇溧陽監獄的監獄長呂長壽和
獄內偵查支隊支隊長李為民。
溧陽監獄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
深挖轉交了116條重要線索,
協助破獲23起重大案件。
為了這樣的戰績,
專案組民警在高墻內連續73天堅守,
多點出擊,
運用提審溝通、大數據多樣方式,
洞察秋毫,
讓更多被隱藏的罪惡真相大白。
為了這樣的戰績,
他們留下了很多生活的遺憾,
卻踐行了警徽下的莊嚴承諾。
8
雖遠必追:
讓罪惡得到人民的審判
公檢法司紀檢監察,
那一個個堅毅的身影
是三年掃黑除惡專項斗爭
一個生動的縮影。
從第一戰場打到第二戰場,
從第二戰場打到境外戰場,
掃黑除惡的故事一直在繼續。
到境外追逃黑惡罪犯,
參加作戰的每個人都要簽下“生死狀”,
但是他們從來不敢讓家人知道
這樣的危險存在。
金三角是全世界犯罪組織
聚集的地方,
為了抓捕追逃黑惡犯罪嫌疑人
董憶案團伙,
公安干警不畏危險,化裝前往。
在抓捕董憶案三號人物的時候,
一行人被當地的地方武裝完全包圍,
先是聽見子彈上膛的聲音,
接著是頂到頭上的槍口和
大聲的吼叫,
那時的情形萬分危險……
知道自己在劫難逃的董憶,
更是放出不惜一搏的狠話
“死也要死在國外”……
在海外追逃抓捕董憶的過程中,
沒有執法權的掃黑英雄們,
又經歷了怎樣的艱難險阻
最終把逃犯押解回國……
在《致敬掃黑英雄》的節目現場,
來自四川省公安廳刑偵局
有組織犯罪偵查處專案人員
魏啟明、馬林、黎運韜、何勇、
石鑫 、宋延平、王小軍、張耀文,
身臨現場,為我們講述
海外追兇的難忘時刻。
9
戰友啊戰友:
遠去的背影是不滅的火炬
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
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掃黑英雄們
從踏上掃黑除惡戰場的那天起,
有家不能回,有病不愿講,
有傷自己扛,只為不負所托,
流血流汗,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
只為除惡務盡的承諾。
在這樣的斗爭中有許多的英雄,
把背影留給了世界、留給了親人、
也留給了我們。
錢海軍,一個在生命的最后時刻
還緊緊攥著卷宗的刑偵總隊副總隊長。
這個卷宗涉及到上海辦案時間最長、
涉案人數最多,
案件線索最復雜的上海一號掃黑大案。
在偵辦初期,單是簽發案件線索,
錢海軍每天就要簽上百個,
案情卷宗多達400多本。
錢海軍有一個時差論,
在他眼中,
法治的打擊和法律的制定
存在著時差,
很多新型犯罪
就發生在這段時差里。
執法者有責任用豐富的打擊案例
去反哺、去推動立法的進程,
進而不斷縮短中間的時差,
為了更多人的公平正義,
就必須爭分奪秒。
他堅定地認為,法進步了,
社會才能真正的進步。
2019年1月23日,
帶領蕉城分局干警
打響福建寧德掃黑除惡第一槍的楊春,
因連續超負荷工作
無聲地倒在了掃黑除惡的第一線。
楊春犧牲之后,
悲傷的戰友沒敢把噩耗
告知他耄耋多病的父母,
他們與楊春的家人一起編織了一個
讓人聞之心碎的謊言,
讓楊春的父母相信
自己時常惦念的兒子
一直在執行公務,不能回去。
有人離去了,
無論對同事戰友、對父母老人、
對愛人孩子而言,思念懷想之情,
從沒有因為時間的遠去而消退……
10
最好的銘記,
堅信法治的力量
三年中,在這個和平年代里,
掃黑英雄們時時與黑惡勢力短兵相接、
處處與時間賽跑、常常以命相搏,
戰友倒下了,
他們擦干眼淚,繼續戰斗。
今天,我們應該向
每一個到場的和
沒有到場的英雄,
向與英雄并肩戰斗的掃黑鐵軍們,
表達心中崇高的敬意,
他們應該成為新時代最值得尊崇的人,
向英雄們致敬,
向每一個捍衛法治正義的
奉獻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