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心想著賺錢、賺大錢,結果越陷越深,最終走上了這條不歸路,我知道世界上沒有后悔藥,但我多希望有后悔藥……”直到被縣紀委監委采取留置措施的那一刻,江蘇省灌南縣委統戰部原四級主任科員潘恩龍才幡然醒悟、悔不當初。很多人提起潘恩龍,總離不開“有本事”“講義氣”“不差錢”這樣的標簽,潘恩龍自己也總是以有錢人自居,平時生活大手大腳,買一件衣服動輒數千元,“我這個人對吃喝不是太講究,對衣服的品質要求比較高。常年在外做生意,也結交了不少朋友,大家對我這個人還是比較認可的。”
但其實他的生活遠沒有自己表現出的那么風光。由于常年做生意虧空,潘恩龍入不敷出,最終把手伸向公款,走上了違紀違法的道路。
受不了挫折,干脆“躺平”
今年55歲的潘恩龍從小生長在一個富裕家庭,作為家中最小的兒子,家人對他百般呵護,有求必應。潘恩龍順利考上了大學,畢業后成為了國家公職人員。工作生活一直順風順水,還成為了所在鄉鎮最年輕的中層干部。
“母親從小就教育我們,不能拿別人的一針一線,從小拿針,長大了就會偷牛。”工作之初,潘恩龍把母親對自己的要求一直記在心上,在擔任鄉鎮計生助理期間,一些人曾想通過給他送錢送物牟取利益,他都拒絕了。
2003年的一天,因為工作中一件瑣事,潘恩龍跟領導發生了爭執,領導的批評讓他覺得備受打擊,潘恩龍感覺自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內心一直忿忿不平,對待工作失去了往日的激情。
“我從小就沒有受到過這樣的委屈,感覺自己再也不會被領導重視和提拔了。”時至今日,潘恩龍仍對這件事耿耿于懷。漸漸地,他從原來的主動干工作到被動干工作,到后來,別人叫也不動,干脆“躺平”。
自認為提拔無望的潘恩龍,開始沉迷于吃喝玩樂,結交朋友。他認識了不少做生意的老板,這些老板偶爾資金周轉需要向他借錢,他都有求必應。
想證明自己,轉戰“商場”屢戰屢敗
“我要是做生意,肯定不比他們差,也能證明自己的能力。”看到身邊人賺錢很容易,潘恩龍萌生了轉戰“商場”的念頭。他開始嘗試著投資做房地產,結果第一桶金沒有挖到,卻虧了幾十萬。
不甘心的潘恩龍,又跟人合伙經營KTV和參與房屋拆除工程等項目。盲目的投資不僅沒賺到錢,反而讓他虧得血本無歸。
“我妻子年薪近40萬,我每年的工資收入也有10多萬,這些錢都被我做生意賠掉了,越是虧錢,越想著做生意翻本。這些生意我平時也不過問,都是靠著合伙人去管理,我自己吃不了那個苦。”
投資失利加上大手大腳的消費,讓潘恩龍原本富裕的家庭變得債臺高筑。但這些失敗的教訓并沒有警醒潘恩龍,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高消費,他打腫臉充胖子,通過向親戚借錢,來滿足自己的各種開銷和繼續做生意翻本。
小虧空逐漸變成了大窟窿,每天潘恩龍都會接到各種追債的電話。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各種拆東墻補西墻的辦法開始失靈。為了躲避債主和麻痹自己,他每天晚上都在外面打麻將到深夜,仿佛在牌桌上就能忘記所有的煩惱。
最“可靠”的人干了不可靠的事
“在領導眼里,我作為老同志,是可靠的,就把保管這筆錢的工作交給了我,而我卻干了最不可靠的事,我對不起他的信任。”2019年,潘恩龍被借調至縣級機關工作,單位負責人將某群團組織的拆除重建工作交給了潘恩龍。
當年2月,潘恩龍領取了第一筆500萬元拆遷款,這筆“巨款”一下子成了他的“救命稻草”。他將其中的80余萬元私下轉到自己的個人賬戶,用來償還個人債務。2019年4月,潘恩龍又領取了第二筆70萬元拆遷款,故伎重施的他干脆把這筆錢全部轉入了自己的賬戶,除了歸還欠款,他還用其中的兩萬多元給自己添置了幾套新衣服,短短四天,這筆錢就被他“揮霍一空”。
這期間,潘恩龍還利用職務便利,為工程老板在承攬工程和撥款方面謀取利益,先后2次收受干股分紅共計12萬元。
項目開工建設之后,項目負責人發現到賬的錢款相差了150余萬,多次向潘恩龍進行催要。害怕東窗事發的他,東拼西湊將其中的80余萬元錢轉至相關賬戶;另外的70萬元,則謊稱提前繳納規劃設計費用,已經轉入某規劃公司賬戶。
2021年7月,因涉嫌挪用公款、貪污受賄,潘恩龍被灌南縣紀委監委采取留置措施。2021年9月,潘恩龍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其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司法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94歲的老母親要是知道我的所作所為一定不會原諒我,這簡直是在她胸口上扎刀,一直以來我都是她的驕傲。我也對不起我的妻子,她為了我到處借錢,要是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一定好好珍惜……”潘恩龍在懺悔錄上這樣寫道,只可惜這世界上并沒有后悔藥,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懲。(通訊員 徐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