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政法 > 正文

“北江砂王”非法盜采河砂18年:表面是總經理 背地是黑老大

來源:檢察日報編輯:健翁發布時間:2022-06-16 14:48:50

 原標題:聚焦廣東佛山一起涉水領域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一砂一石皆生命 半點邪念動不得

  韋磊 曾爽秋 李國正 方劍明 劉延斌

①現場水土流失嚴重

②順德區檢察院檢察官前往現場調查情況

③庭審現場

  2022年6月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水利部聯合發布涉水領域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檢察院訴林某泉等9人非法采砂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入選其中。該案中,檢察機關與水利部門加強協作,通過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依法追究侵權人巨額民事賠償責任,為修復水生態系統,保護水利工程,保障防洪、航運安全等貢獻出檢察力量。

  近日,記者深入采訪廣東省、佛山市及佛山市順德區三級檢察機關,了解這起案例背后的故事。

  29.6億余元生態環境損害費用怎么算出來的?

  表面上是總經理,背地里是黑老大;

  大肆開采河砂1238萬立方米,非法采砂獲利10億元;

  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害,量化評估為29.6億余元;

  法院通過遠程視頻形式開庭,庭審整整持續6天……

  這些,僅僅是林某泉等9人非法采砂案件的部分“面相”。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土生土長于佛山市三水區的林某泉,自小跟山水打交道,更是吃透了這套道理。自20世紀90年代起,林某泉就通過招攬社會閑散人員實施違法犯罪活動,逐漸形成以其為領導者、骨干成員基本固定、人數眾多的黑社會性質組織。該組織通過行賄腐蝕、拉攏有關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尋求保護;通過實施違法犯罪行為驅趕打擊其他盜采河砂的人員,逐步實現了對北江干流三水段、北江支流蘆苞涌等河段河砂盜采的壟斷,盜采河砂10余年,攫取巨額經濟利益。由此,林某泉也有了“北江砂王”的稱號。

  凍結涉案銀行賬戶135個,凍結資金人民幣45萬余元、港幣2萬余元;扣押現金人民幣670余萬元、港幣530余萬元,汽車15輛,玉石擺件76箱,玉石首飾若干;查封不動產222處;凍結相關公司49家,企業股權62項……通過公安機關提供的這組數據,足見該組織的違法所得之駭人。

  經查實,2000年至2018年,林某泉等人在上述河段非法開采河砂共計1238萬立方米,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后經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評估,該組織非法開采行為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量化評估為29.6億余元。

  2020年12月,佛山市順德區法院以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和尋釁滋事罪、聚眾斗毆罪、行賄罪、串通投標罪、非法采礦罪、組織賣淫罪及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品罪數罪并罰,判處主犯林某泉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六個月,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對其余15名被告人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十九年至三年不等。對順德區檢察院提出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法院予以支持,判決林某泉等9人連帶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29.6億余元。林某泉等人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2021年3月15日,佛山市中級法院二審后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據記者了解,順德區檢察院在對該案刑事部分進行審查起訴時,受佛山市檢察院指定,對案中非法采礦侵害公益行為進行調查并決定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盜采河砂的事實、參與人員等都是在刑事案件認定基礎上去調查的。依托于刑事檢察,借助公安力量,多部門協同推進,克服了單獨提起公益訴訟調查取證難的局限。”承辦該案的順德區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徐斌對記者說。

  “這一做法也為今后辦理非法采砂類案件起到了示范意義,刑事案件辦理中公益訴訟部門同步介入,兩個部門相互配合,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廣東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檢察官趙一瑾總結道。

  采訪中,指導該案辦理的佛山市檢察院第六檢察部檢察官楊楚君介紹,“被告要支付的29.6億余元是修復生態環境損害的費用。”楊楚君告訴記者,長期大量盜采河砂對水生態系統的破壞是致命性的,有的甚至幾十年都很難得到恢復。29.6億余元生態損害賠償金額,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非法開采導致河流生態系統破壞的生態環境修復費用共782萬余元;二是非法開采導致的生物損失,價值量化共558萬余元;第三部分是修復被破壞生態環境系統價值核定,量化計算共29.5億余元。

  一體化辦案機制如何發揮作用?

  “對方辯護團隊陣容龐大,有32名律師為其辯護。這是我從檢20多年來第一次遇到這么大的案子。”檢察官姜曉英回憶道。2020年10月,順德區檢察院向區法院依法提起刑事訴訟及附帶民事公益訴訟,7名檢察官、3名檢察官助理出席法庭,對陣被告方強大的律師團。

  林某泉等人盜采河砂數量巨大,生態環境損害評估極其復雜,加上涉案人員多、客觀證據少,該案的辦理難度很大。該案能順利調查取證,檢察官能以強有力的證據在法庭上進行論辯,離不開佛山市檢察院和廣東省檢察院的大力支持。徐斌告訴記者:“剛接手案件的時候,對于調查取證方向、主要責任部門等都不是很清晰,也沒有現成案例或經驗可循。我們把情況向佛山市檢察院報告后,很快市檢察院就與相關單位溝通聯絡好,讓我們高效順利地調取了相關的工程資料、涉案江域歷年的衛星圖片、生態環境損害結果等相關材料。”

  為實現更好的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佛山市檢察院組成專門工作組,全程跟進,密切與市水利局等部門的溝通協調。

  “前后溝通不下十次……”楊楚君回憶道,“主要是圍繞林某泉等人造成的損害后果、可以從哪些方面取證、水利等各部門可以協助提供哪些證據、涉案人員及公司的財產情況、后續執行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如何保障公益訴訟實現生態保護的效果等方面,共同進行研討。”

  2022年6月9日,最高檢和水利部印發的《關于建立健全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建立健全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推動水利部門與檢察機關良性互動,形成行政和檢察保護合力,共同打擊水事違法行為,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對于強化水利法治管理,在法治軌道上推動水利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本案中,檢察機關就是通過與水利部門密切協作,為有效查明案情和準確適用法律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后續水生態修復、水利設施保護等相關工作的高效有序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除了做好與相關部門的協作工作,廣東省檢察院、佛山市檢察院在調查核實證據、認定案件事實、評估生態損害、確定訴訟請求及法律依據、出庭起訴等各個方面,都對順德區檢察院提供了強有力的指導與支持。“首先明確了案件辦理的第一步方向,就是要量化評估生態損害的金額。我們指引區檢察院聯系有資質的鑒定機構開展相關評估。”楊楚君說。

  本案公益訴訟部分,三級檢察院抽調了精干力量組成辦案團隊,進行一體化辦案。佛山市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楊芹向記者介紹:“一體化辦案機制能提高效率、縮短訴訟周期、節約司法資源,由上級院統一調度指揮,還能確保調查取證和庭審順暢高效。”楊楚君也表示:“案件中遇到的很多疑難問題都是第一時間實現三級院溝通交流,形成更為精準的意見,比如案件中遇到的被告確定問題、是否應追加公司作為被告、被告相互之間的責任承擔問題,等等。這對于三級院的辦案人員來說,也是一次辦理大要案的很好的鍛煉機會,提升了辦案能力。”

  如何更好彌補生態損害?

  依法執行到位的資金如何使用?楊楚君告訴記者:“可以用于修復生態環境等受損公益,一般都是專款專用。”佛山市在廣東省率先設立了公益訴訟賬戶,按照相關管理辦法,該案的執行款項將依法執行到該賬戶,執行到位的資金主要用于修復受損公益。

  據楊楚君介紹,該案是廣東省最早開展的非法采砂公益訴訟案件之一,“對這類案件造成的公益損害怎么評估?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評估?評估機構通過現場查勘,結合檢察機關提供的證據,確定長期非法采砂行為對兩岸生態環境、河床河底環境及底層物種等方面都存在損害,評估也主要圍繞這些方面進行。”這一評估新模式為廣東省檢察機關辦理類案起到了指引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此案中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在財產責任的追究上體現出獨特功能,這是單純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無法實現的。廣東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檢察官晏恒解釋說,對于非法采砂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屬于公共利益損失。以往,對非法采砂行為追究財產責任,一般是通過刑事訴訟沒收非法所得、處以罰金,但該案中涉黑組織財產關系復雜,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行為的情形很多,對認定違法所得造成障礙,而判處罰金也有數額限制。“把民事公益訴訟附帶在刑事案件里一并起訴和審理,更具有節約司法成本、充分而合理追究各形式法律責任的便利。”

  “一砂一石皆生命。礦產資源本身是沒有生命的,但砂、石在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作用,對違法采砂行為不能僅僅計算礦產資源損失,要充分考慮到它們的生態功能,計算出破壞性開采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害,讓違法者真正受到懲罰。”趙一瑾認為,這也是公益訴訟的價值所在。

  無論是從打擊非法采砂的角度還是從保護生態環境的角度,該案都有重大的典型意義。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法院判令侵權者承擔巨額公益損害賠償責任,可以讓侵權者付出更大的經濟代價,更好實現懲戒和警示作用,社會公眾也能從中感受到非法采砂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害之大,以及國家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之強,同時也為生態環境修復奠定良好基礎,實現打擊和保護并重。

  水資源保護是系統工程。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與公共利益密切相關,其治理管理工作具有很強的公益性特征。近年來,廣東檢察機關按照最高檢部署,在“檢察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活動中以水體污染等問題為重點深入履職,督促、聯合有關部門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通過“刑事+民事+行政”三線追責的“組合拳”加大對水資源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推動治理被污染水源地319處約4535畝、清理河道1147公里、清理水域約25萬畝。同時,積極構建水資源大保護格局,圍繞西江、東江、北部灣、瓊州海峽等主要水域、海域,全面建立省內外跨行政區劃檢察公益訴訟聯動機制,11個地級市、65個縣區建立了“河長(湖長、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促進多主體協同共治。

  點評

  協同共治守護水資源

  □方劍明 劉延斌

  該案作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水利部共同發布的涉水領域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突出體現了檢察公益訴訟在打擊非法采砂違法犯罪活動中的獨特價值;同時,也充分反映了在維護水安全中“檢、水兩家”的協同共治。

  一是堅決亮劍,突出體現檢察公益訴訟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獨特價值,有力彰顯司法剛性。佛山市順德區檢察院在辦案中敢于向非法盜采河砂18年的黑社會性質組織出手,將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與掃黑除惡斗爭的刑事案件同步推進,刑事案件查扣的巨額財產為公共利益的修復提供有力保障,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所提由被告人連帶承擔生態環境修復費用29.6億余元的訴訟請求獲法院判決支持,從更大層面實現“打財斷血”,形成強大警示震懾。

  二是聯動配合,形成打擊非法采砂行為合力。本案的成功辦理得益于近年來檢察機關同相關部門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協同機制建設成果。辦案中,檢察機關注重加強同監察委、水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充分利用“河長+檢察長”協作機制的優勢調查取證,推動了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工作的高質量開展。

  三是準確定責,對類案辦理具有典型意義。本案侵權人對生態環境的損害行為持續時間長、涉及的環境因素較為復雜,損害認定的關鍵在于專業、科學的鑒定評估。檢察機關委托專業科研機構,在工作中運用系統思維,將評估損害的范圍由河床擴大到河岸,由資源的破壞擴大到生態環境和底棲生物,得出全面評估結論。同時,在責任分配上,基于黑社會性質組織與侵權行為人之間的特殊關系,從整體上認定和評價侵權行為,合理解決責任分配問題。這些工作思路對全國辦理類似案件具有借鑒意義。

 ?。ㄗ髡叻謩e為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主辦檢察官、河南省檢察院鄭州鐵路運輸分院第六檢察部檢察官)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一级淫片免费看99久久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二区 | 午夜三级理论在线观看一 | 亚洲国内自拍中文 | 午夜男女爽爽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