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辦公室公布了本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梁曉聲的《人世間》、徐懷中的《牽風記》、徐則臣的《北上》、陳彥的《主角》及豫籍作家李洱的《應物兄》等五部作品上榜。至此,河南已有9位作家獲得“茅獎”,數(shù)量居全國首位,再次彰顯了“文學豫軍”的整體實力。
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辦的茅盾文學獎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該獎項根據(jù)茅盾先生遺愿,為鼓勵優(yōu)秀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每四年評選一次。
李洱,中國先鋒文學之后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家。1966年生于河南濟源,1987年畢業(yè)于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曾在高校任教多年,后為河南省專業(yè)作家,現(xiàn)任職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著有長篇小說《花腔》《石榴樹上結櫻桃》等,出版有《李洱作品集》(八卷)。《花腔》2003年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獎,2010年被評為“新時期文學三十年”(1979—2009)中國十佳長篇小說。主要作品被譯為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韓語等在海外出版。
《應物兄》是李洱沉寂多年、經(jīng)過13年錘煉推出的長篇作品。作者在小說中虛構了濟州大學“儒學研究院”的籌建,借鑒經(jīng)史子集的敘述方式,記敘了形形色色的當代人,展現(xiàn)30多年來幾代知識分子的生活經(jīng)歷、精神軌跡。有專家評價:“《應物兄》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一代作家知識主體與技術手段的超越。”在獲此次茅盾文學獎之前,《應物兄》已經(jīng)獲得了《收獲》文學排行榜長篇小說第一、第十五屆《當代》長篇小說論壇2018年度最佳作品、《揚子江評論》年度文學排行榜第一名等獎項。
“《應物兄》確實值得寫13年。我寫的時候格外認真,已經(jīng)盡了力。”談及《應物兄》這部作品,李洱說,這部小說寫壞了3臺電腦,中間也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披閱增刪,篇幅從200萬字刪到了近90萬字,“我想我這輩子只寫三部長篇,寫一部關于歷史的就是《花腔》,寫一部關于現(xiàn)實的就是這部《應物兄》。如果上天眷顧,我在10年之后可能會拿出我的第三部小說,關于未來的。”
對于《應物兄》此次獲獎,李洱說:“可以想象評委們在眾多好作品中,做出了怎樣艱難取舍。我想,評委們對《應物兄》的現(xiàn)實品格表示了鼓勵,對艱苦的文學探索表達了信心。我充分尊重評委們的勞動。也感謝家鄉(xiāng)讀者的厚愛。”
據(jù)悉,河南獲得茅盾文學獎的9位作家分別是魏巍、姚雪垠、李準、柳建偉、宗璞、周大新、劉震云、李佩甫、李洱。(記者 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