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河南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好的品種和種植管理技術,讓我們的合作農戶收入增加了30%。”8月26日,記者在河南科技學院看到一封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信,落款為阿優集團賈拉拉巴德州棉花加工廠負責人買蘭別克。記者了解到,吉爾吉斯斯坦目前已大量種植了來自河南的玉米、棉花等良種農作物,平均增產40%以上,受到了當地農民、企業的廣泛好評。
吉爾吉斯斯坦土地資源和光熱資源充足,是傳統的棉花、玉米種植區,但品種老化、管理粗放,產量低下,迫切需要引進現代種業技術。
河南棉花、玉米產量居全國前列,種植技術和品種優勢明顯,但受環境資源限制,育種成果難以進一步擴大效益。
一邊迫切要“引進來”,一邊急著要“走出去”。
2016年,河南科技學院承擔了省重大科技專項“面向中亞五國的棉花玉米現代種業技術示范與產業化”,積極促進河南農業融入“一帶一路”。
以吉爾吉斯斯坦為試點,河南科技學院先后選育“百棉”“中棉”系列棉花品種和“百玉”系列玉米品種17個,并最終篩選出了8個適宜在當地規模化制種的耐旱、耐鹽堿、高產優質品種。經過種植試驗及示范,使當地玉米增產44.4%,棉花增產42.85%。
帶來效益的同時,兩地合作也逐漸向深處拓展。“我們與當地聯合建立了農牧業科技示范中心和農作物育種基地,構建起種子營銷推廣體系,并設立研發中心,起草制定10項地方標準,申請發明專利6件。”項目主持人、河南科技學院王清連教授說。
“采取公司+農場主模式,建立棉花玉米千畝聯繁制種樣板田,通過示范帶動,與當地農場企業建立聯繁種子生產基地2700余公頃,使當地玉米、棉花制種產量比3年前平均水平提高35%以上。”參與項目的河南百農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焦濤如介紹。
吉爾吉斯斯坦經濟部副部長埃利達爾·阿利舍羅夫表示,中國農業技術不僅為吉國經濟注入了強勁動力,也帶動了農業技術的進步,改善了當地民生。
隨著吉爾吉斯斯坦試點的成功,河南良種逐步走進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在更為廣袤的中亞土地上結出碩果。該項目已累計在中亞推廣種植了360萬畝棉花和430萬畝玉米。
省科技廳副廳長夏培臣表示,該重大專項的實施,使“河南農業”在中亞國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有力助推了“一帶一路”建設。(記者尹江勇 實習生 周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