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眉,大眼,一張稍顯蒼白的臉,掛著陽光般的笑。輪椅上,這個瘦小的身體里卻藏著驚人的能量,讓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1970年,小衛軍在太原出生,父母親都是太原東方機械廠的職工。3歲時,衛軍還無法行走,腿軟得像面條。父母親帶著他到處尋醫問藥,最終被確診為“進行性肌萎縮癥”。醫生說,小衛軍很難活到18歲。禍不單行,正當全家為他的病發愁時,比小衛軍小兩歲的妹妹衛榮走路也開始吃力,幾個月后,小衛榮也無法站立……
宋衛軍關于童年的記憶就是看病和吃藥,但各種治療都無法阻擋病魔的腳步。他至今還記得十五六歲的時候,“每天都在想,快要十八歲了,我要死了,然后整夜整夜地哭。”
“有一天早上醒來,我看到一束陽光打到墻上,外面是湛藍的天空,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還活著。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突然開竅了:我無法掌控所發生的事情,但我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回應。”宋衛軍說這句話的時候,聲音很低,但是氣場很大。
從1993年到1995年,宋衛軍系統地自學了整套漢語言大學課程,兄妹倆開始自學寫作。1998年,在朋友推薦下,他和妹妹參加了函授本科心理學課程。之后,兄妹倆開通了自己的電話熱線,從事心理咨詢。隨著號碼的廣為人知,這個電話晝夜在線,成了全國有名的“殘疾人心理咨詢熱線”。
2015年,創業、創新日趨成為社會的新風向,宋衛軍緊跟國家創業就業政策,創辦了太原市華夏殘疾人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并且成功舉辦了太原市首屆殘疾人大學生創業大賽。
人生不設限。宋衛軍奮斗的“腳步”從未停止,2016年,在市、區商務局、雙創辦的支持下,宋衛軍創辦的山西家福樂家政服務有限公司成為了太原市家政、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孵化基地。到現在,創業園區與孵化基地已經成功孵化了200多家企業,為500多家小微企業提供了公共服務。
19年間,宋衛軍和宋衛榮創辦了七個公司,年產值700萬元。他們不僅自強脫貧,還聘用150余名下崗人員與貧困殘疾人。兄妹倆先后培訓殘疾學員、貧困失業人員、農民3萬余人次,幫助900余名殘疾人、貧困失業人員創業,幫助2360名貧困人員實現就業,為130家小微企業提供入駐孵化服務,為969名殘疾人提供了居家托養服務。
“告訴自己再多撐一天、一個禮拜、一個月,再多撐一年吧,你會發現,堅持的成果讓人驚訝。”宋衛軍說,所謂的奇跡,其實就是不甘與抗爭;就是活出力量,找到方向的奮斗之路。(記者 賀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