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曬京張合作成績單:家門口就醫、名校落戶、院士工作站建成……
記者從9月2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張家口市專場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張家口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步伐不斷加快,醫療、教育、科技創新等民生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截至今年8月底,張家口累計簽約北京項目260多個,已經完工和在建160多個、總投資1700多億元。
“看病不用再跑北京了,家門口就可以就醫。”這是來自張家口人民的心聲。如今張家口的老百姓說起看病,不再像過去一樣“有病去北京”,而是首先選擇在當地就醫,因為家門口的北京專家越來越多。
作為全省第一個與北京市衛計委簽署醫療衛生協同發展框架協議的城市,張家口市與北京市建立醫療合作4年來,框架協議全面落實:2015年,積水潭醫院打造崇禮縣創傷醫院;2017年3月25日,張家口市第四醫院新院區正式掛牌“北京同仁醫院張家口市合作醫院”;2018年9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崇禮院區成立……
“我們已經有48家醫院與北京天壇、積水潭、同仁、中醫院等60家大醫院開展了62個合作項目,常年派駐專家和學科帶頭人在張家口醫院開展常態化工作。”張家口市委書記回建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崇禮院區已經掛牌運營,正努力打造國內頂級運動創傷中心、月子中心、生殖醫學中心。“目前我們正積極與北京各大醫院對接,謀劃在張家口洋河新區共建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回建說。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京津冀一體化的進程中,教育互聯也成為老百姓增加獲得感的重要內容。
張家口先后與北京朝陽區、海淀區等多地簽訂了教育合作戰略協議,積極開展教育合作190多項。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建筑大學、天津城建大學、天津農學院等10余所知名院校與張家口市建工學院、北方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簽署了多項校際合作協議,成立了京津冀建筑和農林高校協同創新聯盟,京張兩地高校合作愈加緊密;成立了多個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北京理工大學分校等多家名校落戶張家口,借助京津教育資源優勢,有效提高了新時代張家口教育事業發展水平。
2019年1月,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工作推進會明確指出,今年,京津冀三地教育部門將加強對接協作,進一步推動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走向深入。其中,推動跨省域合作辦學、試點教師資格、職稱職務互認等工作成為重點。
此外,在科技方面,2018年張家口共吸納北京技術合同190項,成交金額11.74億元;先后引進人才團隊4個、科技創新英才35人,建成院士工作站1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15家;充分發揮“京津冀科技資源共享合作平臺”作用,涌現出中科張金、億華通等一批院企、校企協同創新的典型項目,有力促進了張家口科技的新躍升。(記者郭甜肖 閆思宇 蘇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