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首個考古遺址夜間亮化工程
開元寺南廣場遺址工地成正定新夜景
初秋之夜,華燈初上,走進正定古城,領略到的不僅是街巷間的燈火璀璨,更能欣賞到那掩映在古剎名寺間的厚重歷史。8月19日,位于正定城內燕趙南大街的開元寺南廣場遺址工地完成夜景亮化,正式在夜晚向人們開放。自此,透過新搭建的玻璃圍擋,人們可以真切觀看到考古發掘現場和文物出土場景。
開元寺南廣場考古現場,多個黃色射燈照進遺址內,燈光溫馨柔和,清楚照射著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7個歷史時期的連續文化層疊壓……“一眼千年,似真似幻。一個小小的改變,卻讓你感覺到,文物和文物工作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燈火闌珊中,省文物研究所所長張文瑞站在考古工地和古城街道的交接處,望著透過玻璃圍擋不斷眺望考古現場的人們,心中涌動著別樣的感覺。
沒有了工地上常見的擋板,毗鄰燕趙大街的一側全部搭建起透明的玻璃圍擋。右手畔,邁進門檻去,下方幾米遠就是散發泥土氣息的考古現場;左手側,咫尺之遙,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游客和市民沉醉于古城風情之中、沉醉于考古文化中。這是河北考古史上首次開展考古遺址夜間亮化工程,在全國也屬鮮見。
正定素有“九樓四塔八大寺”之稱,其中始建于東魏的開元寺尤為引人矚目。2006年,開元寺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正定縣政府開始對開元寺街區實施更新整治工程,邀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承擔正定開元寺街區更新整治工程南側擬建綠地廣場(南廣場遺址)的考古勘察工作。后經國家文物局正式批準,對該遺址進行持續考古發掘,迄今已發掘近3000平方米,發現遺跡現象230余處,出土文物6000余件。
“這是河北省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城市考古項目,意義重大。”開元寺南廣場遺址考古發掘領隊陳偉說,開元寺南廣場遺址是正定古城中軸線南部的重要遺址,是正定城市發展的文脈,折射出正定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文化傳統。4年來,考古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果,一幅千余年前正定古城居民的市井生活圖卷,一座承載著軍事、商貿、老百姓安居樂業夢想的“九省通衢”“北方雄鎮”,日漸清晰地露出真顏。
“一邊是靜謐深埋的歷史,一邊是繁華的生活畫卷——如何讓當下的考古產生現實的影響力?如何把考古成果及時和老百姓分享?這成為我們考古人思考的問題。”陳偉告訴記者,為了讓遺址展示與考古發掘同步,推動考古從“象牙塔”走向公眾,他們在考古現場舉行公眾考古活動,將出土的唐代黃釉席紋執壺等珍貴文物圖片展示出來,給人們普及文物知識。配合正定縣承辦石家莊市首屆旅發大會,將遺址面向公眾開放,參觀人數累計達數萬人次。拍攝紀錄片《正定開元寺考古紀實》,在央視播出后引起全國關注。
“夜景亮化這一舉措推動了公眾考古,通過考古遺址這一載體,讓正在進行中的考古工作和城市經濟文化生活發生密切聯系,彰顯了正定厚重的文化底蘊,帶動了區域文旅事業發展。”正定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局長左霄夢說。(記者 龔正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