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峰水庫位于沁水縣張峰村,是黃河流域沁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
養殖戶正在給大家展示又肥又大的三文魚。
廚師將剛打撈的三文魚做成生魚片。
養殖三文魚的沁水鄭莊鎮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
沁水川坡電站位于鄭莊鄉沁河干流左岸,張峰水庫下游。
川坡電站共安裝3臺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6200千瓦。 山西晚報記者 寇寧 攝
它蔚藍如湖泊,靜靜的,一絲波紋不起,如鏡。
這是沁河最大的水庫,也是山西蓄水量最大的水庫。
為了建它,9個村4000多人離開了故土,包括張峰村的4個村都被整村遷走。永遠淹滅在美麗水面下的,還有長平古戰場遺址。
但利國,沁河抗洪能力成倍提高,水庫出水處,分兩路,一路發電,一路供水,供下游城市的居民用水,同時不論旱澇,保障著沁河的常態出水量。
郭和強,一個典型的沁水漢子,高大內斂,他就是張峰村支部書記。頂著烈日,正午時分帶我們去看發電站,去看山體滲水,去看出水口。
被山體過濾后滲出的水清澈,山體如潤,滴水如露,剛被蚊子咬了的包,接點水擦擦,竟不一會兒就消了下去。
出水口的清則是不一樣的視覺感受,河邊亂石,河底水草,碧綠如玉。
自從建起水庫,這邊的水鳥越來越多,每年從秋季到第二年春季,都有大批的白鷺來過冬。
水庫的水是可以直接飲用的。郭和強說不僅達到了國家二級飲用水標準,水溫還常年保持在5到12攝氏度,前些年下面搞了一個漂流項目,結果三伏天里大家來玩,掉到水里給凍壞了,后來就不了了之了。
這樣的水質水溫,讓附近灣則村跑運輸的胡進富看到了商機,“找水源比找礦源都難。”2017年,他從丹麥引進三文魚魚種,開了43個魚塘,一心一意地搞起了水產養殖。就連魚飼料,都是從丹麥進口的,“魚吃得比咱好!”胡進富笑呵呵地說,“我現在每天一睜眼,就是兩萬塊錢的開銷,飼料錢。”
采訪團到的時候,他的魚莊剛剛開始試營業,每天晉城、長治、河南的客人不斷。不僅讓我們見識了“半小時從魚池到餐桌”的三文魚刺身,而且還花樣倍出地把三文魚清蒸、紅燒、腌制、煎烤……讓人垂涎三尺又捶胸頓足覺得暴殄天物:你怎么能把三文魚當草魚給做了啊!
也許,這也是一種沁河個性。
再貴的魚,它也是魚嘛。
天大的事,到了我這里,都一眼看透本質,心思如河水一樣清。山西晚報記者 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