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鬼摔跤”是活躍于太原市小店區一帶的傳統社火表演,也是省級非遺項目,因傳承人稀缺,屬于瀕危項目。可在8月30日中國大型喜劇選秀節目“笑傲江湖”中,小店區文化館的舞蹈老師劉斌把這一非遺項目帶到了東方衛視。
傳統節目+新創作“二鬼摔跤”火了
說起“二鬼摔跤”,太原人應該不陌生,它又稱二娃摔跤、二喜摔跤,是一人背馱“紅色小鬼”和“綠色小鬼”(傀儡道具)進行表演的漢族民間舞蹈形式。“二鬼摔跤”活躍于小店區一帶,表演時,鼓镲等民樂伴奏,表演者在道具圍子的隱藏下,以雙臂雙腿模擬二人摔跤動作,以掄、轉、滾、翻、摔、掃、踢等套路進行表演,讓“二鬼”對毆,其動作滑稽、幽默、逼真,極具動感。每到春節、元宵節等重大活動,“二鬼摔跤”都是最受當地民眾喜愛的壓軸節目。
8月30日,今年39歲的劉斌把這一表演形式帶進東方衛視“笑傲江湖”欄目,傳統的“紅綠小鬼”搖身一變,成了孫悟空和牛魔王,紫霞仙子、至尊寶的愛情故事拉開了序幕,幽默的臺詞對白、現代的配樂,代替了鑼鼓伴奏,讓一項沒有臺詞的社火表演首次劇情化,孫悟空與牛魔王時而激烈打斗,難分勝負,驚心動魄,時而跳起現代舞,舞步搖曳,如癡如醉,令人捧腹大笑,極具喜劇元素。
這一傳統項目加新創作的嶄新亮相,讓看了多年“二鬼摔跤”的小店人都大為贊嘆:真功夫,新創作,古典小品穿插現代舞蹈,希望越來越多的傳統技藝走向大舞臺。還有的稱贊“山西非遺了不起”。
9月2日,山西晚報記者采訪劉斌時,他也感嘆“不容易”“沒想到”。今年春節,在小店區梁家莊舉行的小店區“兩節”文化表演活動中,劉斌的“二鬼摔跤”引起了東方衛視節目組的關注,節目組3月份發出邀請,4月份劉斌前去排練,整整排練了20多天,并完成了錄制,“我以為只是節目中間穿插一小段,沒想到能作為一個獨立節目播出。畢竟‘笑傲江湖’是一個全國有名的電視欄目。”節目一播出,劉斌所在的小店區文化館沸騰了,小店區的非遺圈沸騰了,他的家鄉小店區張花村也沸騰了……
他來自人稱“戲窩子”的張花村
采訪中,令山西晚報記者震驚的是,劉斌來自人稱“戲窩子”的張花村,他的大家庭成員也都熱愛文藝。
劉斌從小跟著姥爺學“二鬼摔跤”,成了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第四代傳承人,劉斌的大舅喬俊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太原秧歌的傳承人,而今,劉斌11歲的小外甥也學起了“二鬼摔跤”。
每到春節前后,劉斌一家就開始為“二鬼摔跤”忙碌,大舅喬俊寶總體負責節目的編排和導演,二舅負責音響設備,劉斌父母則負責服裝和道具的調整和維護。新春佳節,家家喜慶,二位老人卻在忙忙碌碌,一針一線地修道具、改服裝,大過年的,家里沒有過多的年貨,倒是堆滿了大量的布頭、綢絹。劉斌也沒有閑著,加班加點編排音樂、苦練功夫,生怕上了舞臺有半點閃失。
小店區文化館館長王旭娟說,今年,小店區的傳統文化表演“撅椅子”也剛剛申請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者也是劉斌,下一步他還要申請該項目的非遺傳承人。為保護和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小店區文化館近些年做了大量工作,這些年,每到非遺日、兩節文化表演,這些非遺項目都被推到了臺前。單說這次去東方衛視表演“二鬼摔跤”,文化館前前后后幫忙制作音樂、購買道具等,給予了很大支持。下一步,文化館還要針對非遺項目專門開課來傳承。同時,劉斌也很努力,不斷創新,讓“二鬼摔跤”走出了太原,走出了山西。
太原首屆晉商文化藝術周展演活動中,劉斌將創新編排后的“二鬼摔跤”項目首次帶上了舞臺,他增加了表演套路和技巧難度,如上桌子翻滾、高臺翻越、五龍絞柱、大旋子等,把傳統的場地表演變為了舞臺表演。
2010年9月至10月,他跟隨山西省代表隊參加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山西非遺項目展演,展演活動持續一個月,每天面向全球觀眾進行數場定點演出,日均觀演游客上萬人,為中外游客展示了傳統民間文藝“二鬼摔跤”的魅力。
2018年2月,劉斌帶領太原市文化藝術學校非遺班,將“二鬼摔跤”帶進了2018首屆中國非遺春晚活動;2018年11月,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之際,他跟隨太原市文化局參加了廣西南寧市“相約民歌湖畔,共眷天下民歌”2018大型民歌專場——山西專場,“二鬼摔跤”讓廣西市民感受到了山西文化的獨特韻味和厚重歷史;剛剛結束的銀川市民文化藝術節上,“二鬼摔跤”再次亮相……
劉斌說,因為“二鬼摔跤”表演強度大,很費體力,要求表演者四肢協調、有一定的想象力、能吃苦,有強健的體魄,所以學的人少,能進行此項表演的不過寥寥數人。
問及孩子有沒有跟著學,他笑著說:“大女兒12歲,沒有跟著學,小女兒3歲,但是一見這行頭就特別興奮,以后有可能會教她。”他清楚表演“二鬼摔跤”時的辛苦,臺上做翻滾動作,時不時就會磕破受傷。但為了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劉斌及家人一直奔跑在文藝路上,山西晚報也期待著非遺項目“撅椅子”登上大舞臺,為山西添彩。山西晚報記者 姬仙果 通訊員 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