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鄭州9月5日電(王堃松)9月4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開封市委書記侯紅通報了開封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大潮中所取得的成績,重點介紹了以古聞名、以新出彩的開封正日益成為一顆享譽海內外的中州明珠的發展新篇章。
走穩走實高質量發展路子 實力開封以新出彩
“全市生產總值從1949年的1.38億元增長到2018年2002.2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由68元增長到4.39萬元,財政收入由45.1萬元增長到140.7億元,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飛躍。這70年是開封市發展最快、變化最大、人民生活最幸福的70年。”侯紅說。
開封市堅持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帶動轉型提質的突破,產業結構于2015年率先在全省實現“三二一”歷史性轉變,2018年進一步優化13.7:38.9:47.4。近幾年,開封實施生產線智能化改造23項、“機器換人”項目12個,“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對標企業達到435家。目前,全市形成了以汽車及零部件等8個工業“基石”產業、1個文化旅游“柱石”產業、培育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8+1+N”產業鏈,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邁出堅實步伐。
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封片區自2017年4月正式掛牌以來,探索出了“22證合一”等一批走在全國全省前列的改革創新經驗,吸引了4800余家企業入駐。在自貿區的帶動下,2018年及今年上半年全市進出口總額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
以鄭汴一體化為先導帶動發展新優勢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突破。在實現電信同城、金融同城、交通同城等“五同城一共享”基礎上,鄭開城際輕軌、開港大道、鄭徐高鐵讓“雙城”成為一家。
古城保護和開發 文化開封“活”起來
開封文化資源豐富、底蘊厚重,具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也有以焦裕祿精神為代表的紅色文化。近年來,開封市探索形成了一個高規格議事機構、一個權威規劃體系、一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等“十個一”推進機制,以及全域規劃、全域保護、全域經營、全域管理、全域旅游“五個全域”方法,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做好古城保護和開發。
為了推動文旅融合發展,開封編制了《開封古城風貌保護規劃》《宋都古城保護與修繕規劃》等4個規劃和13個配套規劃,謀劃了古城墻文化帶、千年中軸線文化帶、大運河及水系文化帶等“三條文化帶”,實施了城墻一至九期、御河水系、復建鼓樓等修繕工程。
開封率先提出了“文化+”理念。文化旅游已成為開封的“柱石”產業,以文旅產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經濟的貢獻率達到50.6%。2018年全市游客接待量680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00多億元。“活起來”的文化,讓開封城市魅力更足、發展動力更強、文化自信更加堅定。
回應群眾美好期待幸福開封更加溫暖
開封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辦實事、解難事”,回應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最困難的群眾跟上小康,聚焦脫貧攻堅“六個精準”,全市實現362個貧困村出列、5.78萬戶20.65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底的4.65%降至1.46%。
盯緊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持續保持在70%以上。在圓滿完成省、市年度民生實事基礎上,開封市辦好“我們能辦、群眾急需”的民生實事。著力破解“就醫難、入學難、就業難”等民生問題。2018年累計投入民生資金263.67億元,占財政支出出71.5%,省、市民生實事全部落地見效。
開封市著力破解民生“八需八難”,帶動民生保障和改善突破,為百姓幸福“加碼”。推動破解民生“八需八難”由“項目單”轉化為“成績單”,轉化為落到老百姓心坎上的看得見、摸得著的一件件民生實事,讓“民生蛋糕”越做越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