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福平老師和學校的部分學生在院子里合影(9月3日攝)。
黃河岸邊,呂梁山上,一位老師,六名學生,組成了一所特殊的“麻雀小學”。
綿延不斷的呂梁山幾乎隔絕了楊家洼村民與外面的聯(lián)系,去縣城需要在崎嶇的盤山路上行車一個多小時。這所小小的“麻雀學校”——山西省柳林縣高家溝鄉(xiāng)中心校楊家洼小學,成為村里孩子們讀書的唯一場所,承載著山里娃學習知識走出大山的夢想。
今年39歲的王福平從2001年開始鄉(xiāng)村教師生涯,先后在高家溝鄉(xiāng)的多所鄉(xiāng)村小學任教。2007年,得知楊家洼小學的老師退休,王福平主動申請來到楊家洼小學任教,成為了楊家洼小學唯一的老師。
12年來,楊家洼小學走出了40多名學生,到山下的學校繼續(xù)上學。學生走了一批又一批,王福平始終堅守在大山深處的楊家洼小學。每年九月,小學如期開學,朗朗的讀書聲從教室里傳出,縈繞在學校和山野間。
在條件艱苦的鄉(xiāng)村小學里,鄉(xiāng)村教師王福平不離不棄的堅守,讓山里娃有了學習的機會。
“看著孩子們學到知識,健康成長,我特別欣慰。上學能改變孩子們的命運,不能把孩子們耽誤了。我愿意在鄉(xiāng)村小學呆一輩子,這是我的選擇。”王福平說。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9月3日,在楊家洼小學,王福平(左一)帶著學生們升國旗。
9月2日,在楊家洼小學,王福平老師在給學生上語文課。
9月2日,在楊家洼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白玨在認真聽王福平老師講課。
9月2日,在楊家洼小學,王福平老師(右)在給三年級的學生王慧芳輔導作業(yè)。
9月4日,楊家洼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王維棋(右)從王福平老師手里領(lǐng)取新書。
9月2日,中午放學后,王福平老師送孩子們回家。
9月2日,楊家洼小學老師王福平(左)和孩子們走在村里的路上,準備去學校上晚自習。
9月2日,在楊家洼小學,王福平老師在給學生上課,學前班的王宇瑄(前)在教室里認真做作業(yè)。
9月3日,在楊家洼小學,王福平老師(右)和中午不回家的一名學生一起洗菜準備做午飯。
9月3日,在楊家洼小學,王福平老師(右)和中午不回家的一名學生一起吃午飯。
9月3日,在楊家洼小學,王福平老師帶著學生們在學校院子里玩游戲。
9月3日,在楊家洼小學,三年級的王慧芳(右)和五年級的王海如在課間玩耍。
9月4日,在山西省柳林縣高家溝鄉(xiāng),王福平老師騎行在山路上,他準備去高家溝鄉(xiāng)賀家坡村的小賣部領(lǐng)取高家溝鄉(xiāng)中心校同事捎來的新學期課本。
在楊家洼小學,王福平老師帶著學生們在院子里玩耍(9月2日無人機拍攝)。
9月2日,在楊家洼小學,一年級學生白玨(前)和二年級的王維棋在體育課上。
9月3日,王福平老師(右)在體育課上帶著學生們在學校院子里跳繩。
9月2日晚,在楊家洼小學,王福平老師帶著學生們朗讀課文。學校的學生多數(shù)是留守兒童,由于爺爺奶奶無法輔導他們的家庭作業(yè),王福平老師承擔起了課后陪讀的任務(wù)。孩子們放學吃完晚飯后,到學校來由王福平老師輔導完成當天作業(yè),然后再結(jié)伴回家。
9月2日晚,在楊家洼小學,王福平老師在給學生講解語文知識。學校的學生多數(shù)是留守兒童,由于爺爺奶奶無法輔導他們的家庭作業(yè),王福平老師承擔起了課后陪讀的任務(wù)。孩子們放學吃完晚飯后,到學校來由王福平老師輔導完成當天作業(yè),然后再結(jié)伴回家。
9月4日,在山西省柳林縣高家溝鄉(xiāng),王福平老師騎著摩托經(jīng)過隧道,他準備去高家溝鄉(xiāng)賀家坡村的小賣部領(lǐng)取高家溝鄉(xiāng)中心校同事捎來的新學期課本。
9月4日,王福平老師帶著領(lǐng)到的新學期課本騎行在回楊家洼小學的山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