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洎城是華北地區(qū)現(xiàn)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筑史上的稀缺實物資料。城呈橢圓形,磚砌,占地面積約六萬平方米。
砥洎城民居多為四合院明代商人修建,木石建筑工藝精細,四梁八柱,四門八窗,極具民俗特色。
潤城中莊村大院里的密室暗道。
生活在砥洎城世澤坊的居民劉大娘的家。
在砥洎城城門口村民正在烤制特產(chǎn)“泡麥面棗糕”。
山西晚報千里走沁河大型采訪團走進潤城砥洎城。山西晚報記者 馬立明 寇寧 攝
太行南,沁河岸,方圓百公里,明清古堡星羅密布。
水邊、山巔、村頭、巷口,古宅城堡隨處可見。陽城文化學(xué)者王小圣針對這一區(qū)域做了研究,保存完整收入專題介紹的就有17個。短短幾天的采訪,根本時間不夠用,眼睛不夠看。
今天一天都泡在了潤城。
這是座有著兩千年歷史的名鎮(zhèn),三面臨河,背山靠嶺,從春秋戰(zhàn)國起就是出了名的鐵治鎮(zhèn)。在它的西北高地上,就是砥洎城。
沁河也叫洎水,這個不認識的字念“記”,砥洎城就是沁河上中流砥柱的意思。這個奇特無雙的城堡,且不說沁河、城墻、九宮八卦布局的三道防線充分體現(xiàn)了先民的智慧,單是沁河流域僅有的坩堝造墻就讓人嘆為觀止。這種煉鐵的廢棄物,似小口鐵鐘,排排列列砌起了一道“蜂窩城墻”,在冷兵器時代,如果沒有外星人來幫忙,誰能攻得破啊!
據(jù)說當年李自成路過,百攻不下,潤城無一人傷亡。最后闖王在城下看了看,走了。
奇跡不只在砥洎城,離它不遠,還有一座“天官王府”,這是明代吏部尚書王國光的家。現(xiàn)在還完整保留著元、明、清、民國四代官宅民居,其中的元代民居是國內(nèi)存世最古老的。這是全國僅有的一個四朝古村。
更讓人驚嘆的,是河街。
天官王府四十多處院落錯落于南北而對的兩面山坡上,一條季節(jié)性的河流自東向西穿村而過,河水清澈。村人們說,盡管在太行山上長大,但他們小時候都在這條河里學(xué)會了游泳。
潤城之驚嘆,不只在建筑,還在人。
不論是砥洎城、天官王府,還是緊鄰著的中莊、下莊、上伏村,每到一地,當?shù)厝硕紩湴恋財?shù)給我們聽,村里出過多少個進士多少個舉人、幾家同門兩進土,上莊村爐峰院里有一通碑,把村里康熙四十年前有功名的人都刻了上去,129個!
任誰都會念叨那句話:郭峪三莊上下伏,舉人秀才兩千五。
不知道有沒有人研究過,沁河流過此處,是不是風水特別好,還是文曲星直接掉下來了。
潤城鎮(zhèn)的張世杰頂著大日頭,挽著一只褲腿,帶著采訪團東跑西跑,他恨不得讓我們把這里的每一處都看一眼,就一眼。
每處古堡都有一個癡人,就像砥洎城的張安明老人,69歲了,帶著我們登城墻,上廟宇,講起來詩詞不絕口。
年輕人也讓人感動,上伏村沁河古渡口,我們的拍攝被村里的年輕人圍觀。李靜瑋姑娘給我們講大鐵牛的往事,村人會觀察它和沁河的距離,來判斷會不會發(fā)大水。只要有警情,上伏人就日夜兼程趕到河南武陟,沁河的入黃處,去提醒大家洪水即將來臨。
一座座古堡,守護的不只是家人鄉(xiāng)親,還有三天腳程外的同胞。
熱血的讀書人啊,在這些沁河岸邊的鄉(xiāng)村,我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傳統(tǒng)文人不期而遇!
我們結(jié)束采訪時,怎么也走不了,年輕人們殷切地一再挽留:還有古道,還有書院,還有沁河湖泊,來看看吧,來看看吧!
幾乎是“逃離”了,心里充滿愧疚,不只為這次來不及采訪那么多,更為這樣了不起的村莊,了不起的山西,我們關(guān)注得太晚太晚,報道得太少太少…… 山西晚報記者 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