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市以“十大行動”為抓手,著力破解基礎教育發展難題,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全面發力。他們的經驗和做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8月4日至7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調研組赴長治進行了專題調研,并給予高度評價。
今年以來,按照省委部署要求,長治市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教育大會精神,緊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新任務,聚焦群眾關切熱點和教育改革的難點、痛點,主動擔當作為、大膽破題,把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列入全市改革發展的20個重點課題,整體布局、系統思考、協同推進,為全國探路,為全省立標。6月17日,《長治市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十大行動》出臺。這一改革,從擴大公辦和普惠性幼兒園供給、整治幼兒園“小學化”,到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強化體育教學和學生實踐教育;從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整治校外培訓機構,到開展中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滿足學生及家長對課后服務的剛性需求;從舉辦藝體類特色高中、加強中小學思政工作,到改革中考招生評價標準、推行校長職級制和教師“縣管校聘”,共列出10個方面的24項內容,形成了基礎教育改革的長治路徑。
圍繞備受社會關注的中考改革,長治市將公民素養、學習能力、身體素質、藝術素養、創新實踐5方面內容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分值高達50分,而考試科目中的體育分值則大幅提高到70分,裸眼視力和體重也列為評價指標。
圍繞破解幼兒入園難,長治市將教育行政部門列入城鄉建設規劃委員會成員單位,參與小區配套幼兒園的規劃、建設、驗收、移交等各環節工作,確保在城鎮住宅小區配套建設幼兒園,確保年內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由75%增加到82%。
圍繞課堂教學改革,他們在60所學校開展試點,全面推行了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和自主能力。同時,他們鼓勵教師尊重個體差異,分層次布置形式多樣的家庭作業,并實行了雙休日、寒暑假的免費校內課后服務,費用由本級財政資金提供。他們還著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啟用了學生綜合實踐基地,開展每生每年一周的生產實習、創新教育和研學旅行等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大了藝體類特色高中辦學力度,積極探索特色學校自主辦學路徑。
圍繞師資隊伍建設,他們在全面推行中小學校長職級制基礎上,大膽實施了教師“縣管校聘”,建立了中小學教師“有編即補、退補相當”和教師退出機制,特別是在教師待遇上,對中小學教師增加了10%-20%績效工資,提出實施了提高鄉村教師,特別是邊遠地區教師生活補助標準,增加鄉村學校中、高級崗位數量,出臺了吸收社會資本,幫扶生活困難教師和教師在就醫、交通、旅游等方面優先或免費等政策。
圍繞思政教育,他們在規模以上中小學設立黨組織專職副書記、配備專職思政員,將網絡思政學堂學習作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組織學生每周進行一次思政專題拓展學習。針對全面禁止手機進校園,他們開發了智能電子學生證。
這些改革在當地獲得廣泛社會認同,先行試點已取得預期成效。8月4日至7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調研組赴長治進行了專題調研。目前,相關改革措施正加速推進,試點經驗已在長治市全面推開。(記者楊天聞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