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員與志愿者合影留念。河南日報記者王錚攝
鄭州市地鐵服務先鋒隊在客運高峰期疏導交通。河南日報記者王錚攝
志愿者在開幕式現場為觀眾做引導服務。河南日報記者王錚攝
開幕式結束后,志愿者在清理會場。河南日報記者鄧放攝
9月8日晚,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河南鄭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開幕。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楊致文攝
□河南日報記者何可通訊員楊穎靚
從乘車點到座席區無縫銜接,不管是代表團運動員還是觀眾,無論是迷路、口渴、想拍照、求解說,9月8日的鄭州奧體中心內外,只要需要幫助,一抬眼就能看見那抹暖心的志愿紅。
9月8日0時
奧體中心志愿者之家后勤保障支隊
4萬個分裝完畢的觀眾包整齊地擺放在志愿者休息區的藍色地毯上,靜靜等待天亮后被運送到開幕式體育場。如此龐大的工作量,對于開幕式后勤保障支隊的247名志愿者來說,已是司空見慣。為這些天的演練保障供水,他們曾創下過150人10分鐘搬水1000件1.5萬瓶、人均日行4萬步的“壯舉”。
9月8日9時
奧體中心體育場全體開幕式賽會志愿者
陽光明媚,碧空如洗,奧體中心從沉寂中蘇醒,逐漸熱鬧起來,等待著迎接建成后的第一次正式檢閱。2932名開幕式賽會志愿者著裝統一,精神抖擻,在奧體中心內集結完畢,共同完成所有座席區觀眾物資擺放任務。
9月8日15時
電廠路公交站集中乘車點乘車引導服務隊
“每一位乘車志愿者的緊密配合和正確引導,是觀眾準時到達奧體中心的重要保證。”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的趙雅欣在等著迎接自己負責的乘車隊伍,年輕的面孔神采飛揚,“此時的我站在陽光下等待著觀眾們的到來,就像是觀眾期待開幕式的到來一樣滿懷激動。”
9月8日16時
奧體中心東安檢口社會觀眾引導支隊
河南農業大學的郭文萱負責社會觀眾引導服務工作,經過多次禮儀訓練和實戰演練,她和她的伙伴們能夠非常自然地以最標準的動作、最親切的話語和最燦爛的微笑來展現賽會志愿者的風采。“歡迎光臨奧體中心,請大家注意腳下,小心臺階,跟隨前方志愿者指引,以防掉隊。”因為觀眾多,她們要不停地大聲重復,“雖然嗓子很干,身體很累,可當我看到觀眾對我們的服務豎起拇指表示認可,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9月8日17時
運動員進場通道志愿者服務站
鄭州大學新聞系的牛瀅筆直地站立在北門內志愿者服務站,為觀眾指路、送水。這個笑起來眉眼彎彎的姑娘對記者說:“我們的服務站點離北門最近,代表團和運動員進場第一眼就能看見,我們要以最好的狀態面對每一位觀眾。每次上崗的時候我都能聽見場內的音響聲,能感受到現場的熱烈氣氛,雖然我們都很想去場內看一看開幕式的盛況,但是我們不會離開自己的崗位。開幕式可以看電視重播,服務盛會的機會可能只有這一次,希望我們的微笑和服務能讓到達現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鄭州的熱情。”
9月9日0時
開幕式志愿服務聯絡群內
夜已深,志愿服務指揮部協調聯絡員霍然仍在細致地挨個詢問和統計志愿者乘車返校情況,確保14所高校的2932名開幕式賽會志愿者全部安全返回。這些天來,參與開幕式的每名成員都竭盡全力,雖然超負荷運轉也絕不叫苦喊難。
這是屬于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幕式賽會志愿者的“十二時辰”,也是服務本屆全國民族運動會7000名賽會志愿者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開幕式序曲奏響,在賽會期間的每一天,在被需要的每一處,賽會志愿者那抹標志性的志愿紅,將化作一股股暖流,溫暖每位來鄭賓客的心!
9月8日23時
奧體中心南門座席服務支隊
夜已深,燈光暗下,奧體中心內逐漸恢復寧靜,座席服務支隊的656名志愿者協助打掃完觀眾席衛生,排著整齊的隊伍最后一批有序撤離。作為開幕式上任務量最重、崗上服務時間最長的一個支隊,這些志愿者的腳步雖然已略顯沉重,但一張張年輕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而滿足的笑容。
河南中醫藥大學的牛汀和外場志愿者牛瀅是一對雙生姊妹花,她略帶遺憾地告訴記者,雖然同為開幕式志愿者,但由于分在不同支隊,她幾乎從沒在現場遇到過姐姐牛瀅。“我們座席支隊要負責引導觀眾入場就座,結束后引導觀眾有序離場,清理現場垃圾后才集中乘車返回學校。姐姐在場館外的志愿者服務站,我在場內,我們互相加油,一起努力為賽會服務。”
9月8日20時
體育場E113貓洞定點服務支隊
河南工業大學的羅國成站在距離開幕式演出現場最近的地方,卻沒有往舞臺多走一步,多看一眼。身為定點服務支隊的成員,場內的熱鬧精彩與他們無關。他們身姿挺拔,信念堅定,對體育場內所有區域、通道、貓洞位置熟稔于心,全力做好定點引導服務,為觀眾指引最近、最快、最安全的路線。
9月8日19時
各代表團方陣候場區禮儀服務支隊
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志愿者主要負責接待和引領各少數民族代表團。為了讓代表團可以順利地演出和走場,這些志愿者不僅要提前熟悉各條路線,還都自發地學習了解自己負責的代表團的民族風俗習慣,希望可以給遠方的客人帶來更好的體驗。學生趙千爽表示,“我們下定決心,要把禮儀隊打造成一支精良的隊伍,讓來賓記住鄭州、記住河南,為家鄉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