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9月10日電(記者牛少杰 孫哲)帶著“達瓦孜”,有中國“高空王”之稱的阿迪力·吾休爾“叕”來了。9月8日,第十一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在河南省鄭州市開幕,這是阿迪力第十次參加這項盛會。
“我第一次參會是在1982年,那時候我11歲。”阿迪力說,跟著哥哥和表姐代表新疆展示達瓦孜,一同展演的還有傣族的孔雀拳、彝族的阿細跳月等項目。
“達瓦孜”意為“高空走大繩”,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阿迪力作為“達瓦孜”家族的第六代傳人,曾五次打破和刷新高空走鋼絲吉尼斯世界紀錄,把這項在新疆流傳約兩千年的民間技藝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953年,阿迪力的父親吾休爾·木沙參加了第一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當時只有13個民族的395名運動員參加,有舉重、摔跤等五個競賽項目和若干表演項目。
“我以爸爸為榮,他70多歲還能走達瓦孜。”阿迪力從父親手中接過“平衡桿”,見證了十屆民族運動會的歷史變遷。
“參與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比賽和表演項目越來越豐富,參與的民族越來越多。”阿迪力說,接待條件和水平顯著提升,一屆比一屆隆重。
66年后,56個民族的7000多名運動員參與本屆運動會,17個競賽項目和194個表演項目將集中呈現(xiàn)。
阿迪力說,賽會越來越隆重的背后,其實是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進步的結果。“只有團結穩(wěn)定,才能專心發(fā)展生產(chǎn),咱老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體育和藝術也才能更繁榮。”
從少年走到中年,阿迪力在民族運動會上交了很多其他民族的朋友。
“他們有傣族的、布依族的,也有壯族、錫伯族、哈尼族……”阿迪力一口氣說出十來個民族,朋友們在運動會上的風采歷歷在目,多年來彼此聯(lián)系不斷。
“他們來新疆我來招待,我去云南、貴州和廣西工作和旅游,兄弟們也都熱情接待,帶我參觀他們的家鄉(xiāng)。”阿迪力說:“運動會讓我們彼此認識,也有機會讓我們彼此了解各自民族文化特色,其中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作為民族運動會的“常客”,阿迪力發(fā)現(xiàn)年輕新面孔越來越多。
“有的朋友因為年齡,就把接力棒交給年輕人了,還有的朋友去世了,但是我們都還記得他們表演時的風采。”阿迪力懷念同場獻藝的時光,很想念沒來的朋友。
這次參加運動會,阿迪力也帶來了一群“新面孔”,他們是阿迪力的學生。其中,12個是阿迪力收養(yǎng)的孤兒。
“他們學習刻苦努力,已基本掌握動作要領。”阿迪力希望徒弟們能在民族運動會上見見大場面,珍惜這次難得的鍛煉和展示機會。
每屆運動會阿迪力的表演都別出心裁,今年他給自己和團隊設立了新的挑戰(zhàn)目標。
“這次是我們六個人同時在一根20多米高的麻繩上表演。”阿迪力說,繩上人數(shù)越多就越難越危險,往屆運動會繩上人數(shù)從一人增加到三人,六個人的難度早已超越前輩。
盡管已經(jīng)48歲,阿迪力希望繼續(xù)參加下一屆民族運動會,像自己的父親一樣,生命不息高空行走不止。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項目,這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應該在傳承的基礎上科學發(fā)展,讓中華民族的成為全世界的。”阿迪力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