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行社會化管理后,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的后期保障如何實施?《方案》從管理服務職能、社會保障管理服務銜接、黨員組織關系轉移接收、人事檔案屬地集中管理等方面作了具體安排。其中,將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納入街道和社區日常工作中,為退休人員提供活動學習場所和各類管理服務資源,提高街道和社區管理服務能力。推行首問負責、一窗受理、全程代辦、服務承諾等制度,為國有企業退休人員提供優質高效服務。整合社會資源,大力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推進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實行社會化管理后,本行政區內的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的各類社會保障待遇要按時足額支付。已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國有企業退休人員按規定繼續享受相應待遇,基本醫療保險未納入地方管理的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相關企業和地方協商做好其醫保關系轉移接續工作。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原享受的職工大額醫療費用補助、建國前老工人醫療照顧補助、補充醫療保險、醫療互助幫困等籌資和相關待遇仍按原渠道解決,確保待遇水平不降低。
同時,國有企業退休人員中黨員的組織關系轉入相應街道和社區黨組織,及時將國有企業退休人員中的黨員編入黨支部;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的人事檔案移交屬地縣級檔案管理部門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實現檔案服務數字化、便捷化;按照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統籌兼顧、逐步消化的原則,妥善解決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問題,國有企業對退休人員現有統籌外費用進行認真清理、分類處理,不再新增統籌外項目,原則上不再提高發放標準。(記者 薛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