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
河北省農業農村發展穩中向好向優
飄香的果實,豐盈的谷穗,鄉親們辛勤的汗水終于換來了沉甸甸的收獲。秋日的燕趙田野,到處是歡聲笑語,一派熱鬧的慶豐收景象,一個個好消息接踵而至。
9月16日,在深州市舉辦的慶祝2019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高油酸花生新品種新技術現場觀摩會上,示范戶謝曉光的高油酸花生,經專家測產,每畝可收500多公斤,他種植的花生當場被魯花集團訂購,實現未收先銷。
9月22日,趙縣安家莊村冀華星果品專業合作社的百年古梨園里,雪花梨獲得豐收,有的梨還賣到了10元一個。
9月23日,為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邯鄲市永年區舉辦了豐收賽詩會和萬人千家宴,黃驊市舉辦了冬棗節,引來眾多游客……
豐收的喜悅不僅僅是糧食、蔬菜、瓜果獲得豐收。今年以來,河北省各地通過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加快推動綠色發展,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有力,農業新業態不斷涌現,農村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成效,農業農村發展呈現穩中向好向優態勢。
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農業結構逐步優化。在今年夏糧再獲豐收的基礎上,河北省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繼續調減非優勢區低質低效農作物200萬畝,主要增加優質強筋小麥、優質蔬菜、中藥材、食用菌、優質飼草等特色產業,做大做強特色優勢農產品。目前,河北省已形成27個農業特色產業帶,認定55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其中平泉香菇保持錯季香菇產量全國第一,懷來著力打造“中國第一、世界知名”的葡萄之都,藁城力爭建成全國縣域最大的強筋麥生產基地和貿易集散基地,有效供給大大增強。
農業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高。今年全省推廣節水小麥2200萬畝,落實季節性休耕200萬畝,年內將實現農業節水6.7億立方米。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推進行動,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三年負增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80.73%;著力推動農作物秸稈能源化利用,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
產業融合步伐加快。今年以來,各地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為重點,大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著重搭建融合載體,重點打造1742家現代農業園區和130個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重點培育了127條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今年上半年,全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游人數4200萬人次、營業收入6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6%。我省還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今年將打造糧油、乳品、肉類等12大產業鏈,建成102個省級示范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大力實施區域公用品牌帶動、企業品牌騰飛、產品品牌孵化、品牌農產品營銷四個工程,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和溢價能力明顯提升。
不斷深化農村重點領域改革。全省農村承包地確權工作基本完成,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目前農民合作社達到11.7萬家,家庭農場4.0843萬家,土地流轉面積2848.3萬畝,流轉率達34%,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新格局初步形成。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行唐縣、平泉市、邢臺市橋西區、館陶縣4個國家級試點和11個省級試點工作有序開展。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為農服務能力和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記者 趙紅梅)